历史上每逢国土沦陷之时,文物或毁于兵火,或被入侵者掠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我国的珍贵文物遭到空前浩劫。有鉴于此,才有了自抗战前奏开始的故宫文物大迁徙。这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故宫前辈们凭着爱护国家瑰宝的热诚,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转移战火威胁下的国宝,为捍卫民族文化浴血奋战,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壮丽史诗。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文化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前辈在文物播迁之际对故宫文物的宣传、展示提振了民众的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在海外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加深了战时同盟国间的了解,赢得了世界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广泛的同情,有利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如西班牙、英国、法国、苏联等国都有在战火中转移国宝的举措。二战期间苏联列宁格勒被德国围攻时,城内文物有的就地防护,有的迁地保存,才免于浩劫;西班牙在内战期间抢救国宝的行动被欧美国家奉为经典。比较而言,二战期间中国境内的文物迁移是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行动,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文物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
故宫人在文物大播迁中形成和体现出的“文物南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以史料展览的形式回顾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传播故宫文化,继承故宫人的南迁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