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故宫博物院在存沪的文物中提选735件文物参展,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河南博物馆等单位也提选部分文物赴英参展。这是中国文物第一次以官方的途径大规模出国展出,观众十分踊跃,在欧美形成了持久的中国艺术热潮。
1940年应苏联政府艺术委员会的邀请,故宫南迁文物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中国艺术展览会”。故宫博物院参展的文物有铜器、玉器、缂丝、书画共100件。展品全部从藏于贵州安顺华严洞的文物中挑选。文物于1939年7月18日从安顺运出,19日抵达陪都重庆,26日自重庆运出,8月7日抵达兰州,换用飞机运至迪化(今乌鲁木齐),9月4日抵达莫斯科。
展览于1940年1月2日开幕,翌年3月从莫斯科运往列宁格勒展出。展出未毕,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将展品运出列宁格勒。1942年6月下旬派飞机将展品运到新疆以北的阿拉木图市,9月5日苏联派飞机运到兰州,8日返回重庆。
1943年12月,在抗战胜利前夕,侨居在西南大后方的故宫文物准备迁返故宫。院长马衡为了答谢西南父老协助运输、保卫之劳,特呈行政院在重庆两路口中央图书馆(后改为重庆罗斯福图书馆)内举办一次告别展览会。展览于1943年12月24日预展,1944年1月16日闭幕。展品196件,是从存放在贵州安顺的华严洞精品80箱中挑选出来的。庄严负责押运到重庆。展品分两期展出,每期分楼上、楼下三个陈列室,卷、册、轴同陈一室,每个陈列室各个时代的书画皆有。展品依标签号数为序。陈列的书画每5日更换一次。观众络绎不绝。
1944年1月,在重庆的书画展闭幕后,展品运回安顺时,在贵阳贵州科学路贵州省艺术馆展出一次。展品192件,因场地所限,展品分两次展出。展览始于1944年4月12日,为期30日。展品全部从运黔80箱文物中提选。这些文物均于1936年在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陈列。展览发起人为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陈恒安,他向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建议后,吴鼎昌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商洽,决定举办此次展览。展览在贵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响了一代的青年艺术家。
抗战胜利后,存川的故宫西迁文物即将东归,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刘明扬提议在成都举行一次书画展览会。展览于1946年10月12日正式开幕,12月7日闭幕。展出地点为成都荷花池畔的一幢陈列室。展品是由重庆运往成都的,共计100件。
1948年5月30日—6月8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陈列室举办了联合展览。展出商周青铜器、汉代文物、历代帝后像等文物。故宫博物院精选唐至清代书画大家的立轴、册页102件,宋至清代历朝瓷器名品80件,铜器散盘1件,共183件参展。蒋介石、蒋经国、于右任等政要名流出席参观,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