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避寇定南迁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平津震惊。为故宫藏品安全计,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文物迁往上海存储。“南迁”方案一经提出,旋即引发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响。北平各阶层及至普通市民大多反对“南迁”,文化界著名学者胡适、鲁迅等也在反对之列。鲁迅写有“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及“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的讽刺诗句。原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所长周肇祥是反对南迁最激进、最有能量者,他于中南海成立“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自任主席,散发传单,集会演讲,声言不惜以非常之手段阻止故宫文物迁离北平;又联合“工联”煽动工人,不许汽车、排子车等装运文物出门,并公然表示将以武力手段阻止文物南迁。
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则坚持文物南迁,理由也很充分:日军一旦入侵北平,文物就有被毁遭劫的危险,而文物一旦损失了,将永无复还之望。因此一面呈文行政院,一面精选文物,集中装箱,做好南迁的准备。政府方面对文物南迁持积极的态度,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下令文物迁至上海,并代表政府作出“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的承诺。同时内政部所属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以及历史博物馆也奉命准备文物南迁。
易培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1880—1937
易培基 字寅村 别号鹿山 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
1911年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1924年任临时执政府黄郛摄政内阁教育总长。溥仪出宫后,代表汪精卫政府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主持完成了故宫博物院的筹建工作。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任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兼古物馆馆长。
1929年3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任职期间,调整故宫博物院组织机构,延聘著名专家、学者到院工作,整理、划分院藏文物与非文物,首次提出《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开辟各种专题陈列室,整修古建筑,兴建书画新库,创办印刷所,创办《故宫周刊》,出版图书,筹划院藏珍贵文物避敌南迁等。
1932年以“盗窃故宫文物” 的莫须有罪名受到南京政府监察院弹劾,1933年被迫辞去院长之职,移居天津,转至上海法租界。
1937年9月病故,终年57岁。
相关展品
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呈行政院南迁文(底稿)(1932年)
石门市市民多奇云致信故宫博物院,建议将所藏文物及四库全书运至安全地点,以免再罹惨劫。
民众敦请迁移函
电文称:周肇祥联合工联会,煽动工人,阻止汽车、排车等为院运物出门,并到处集众演讲,发布传单,激动群众。恳请宋院长以严令拿办,并责成政府负责办理或可消除障碍。
易培基致宋子文冬密电(手稿)
文物集中于库房准备装箱情形
工作人员将木箱和绳子拿到库房做装箱的准备。
文物装箱前的准备工作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制度:文物在点查、提集及装箱时均有军警在场监盘以昭信天下。文物南迁时更是如此。
军警监盘
工作人员从各宫殿中挑选出的瓷器精品被集中在一起准备装箱。
瓷器装箱前集中情形
工作人员将宫殿中各类文物的精品挑选出来,集中起来准备装箱。
文物装箱前集中情形
工作人员正在将挑选好的瓷器放在垫好的衬紙上面准备包装。
瓷器装箱前准备情形
整理好的军机处廷寄档案分类排架码放,文物南迁时这些档案就地装箱。
装箱前档案保存情况
工人正在将内阁大库未经整理的档案搬出,准备装箱。
档案搬运情况
图中的建筑物为修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宝蕴楼。这里是古物陈列所用来存储文物的仓库。两个工友正将空木箱抬进去准备装箱。
古物陈列所的文物装箱
易培基(1880—1937年),字寅村,别号鹿山,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任临时执政府黄郛摄政内阁教育总长。溥仪出宫后,代表汪精卫政府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主持完成了故宫博物院的筹建工作。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任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兼古物馆馆长。1929年3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任职期间,调整故宫博物院组织机构,延聘著名专家、学者到院工作,整理、划分院藏文物与非文物,首次提出《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开辟各种专题陈列
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