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
《全唐诗》夹板
《全唐诗》书面
《全唐诗》进书表
《全唐诗》目录页
《全唐诗》御制全唐诗序
《全唐诗》御制全唐诗序第二页
《全唐诗》诗目
《全唐诗》曹寅签
《全唐诗》唐太宗诗
《全唐诗》唐太宗诗
【《全唐诗》】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又称《钦定全唐诗》,是一部范围较广的唐诗总集。全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又旁采碑、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而成,共收录唐、五代350年间诗歌48900余首,收入作家2246人。其内容包括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历朝诗,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以人系诗,按时代先后排列,对可考稽的作者多附小传。
  编纂《全唐诗》以朝廷之力旁搜博采,复据内府所藏珍本、善本扩充订正,对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多有校注。但是,这样一部巨著,在不足两年内编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突出的是漏收了相当数量的唐诗,其次是误收了不少六朝和宋、元时期的诗歌,而唐代范围内又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此外,亦有作家、作品重出,诗题误标,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当等问题。但其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的、能以全面反映唐诗面貌的巨著,对于研究唐代文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都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120册。后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四函),合成32卷。1960年中华书局出排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将1960年版改为平装本25册。1983年该局又据平装本出版了《全唐诗作者索引》。
撰稿人:邵岩

《全唐诗》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纂唐代诗歌总集,共收二千三百多位诗人作品,有帝王后妃至民间之作共四万八千余首诗,计九百卷。

曹寅

曹寅(1658-1712年),曹玺子,字子清,号荔轩,一号楝亭;又号雪樵,自称西堂扫花行者,花道人。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兼任江宁织造,三十二年(1693年)专任江宁。

彭定求

彭定求(1645-1719年),字勤止,号访濂、南昀,江苏长洲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进士。曾任翰林侍讲等职。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等。

扬州诗局

清政府的一个著名出版机构,承制内府刻书。主持者曹寅在康熙时任江宁织造,同时主持扬州诗局校勘古籍工作。扬州诗局所刻各书缮写工致,校勘精审,印制雅丽,所刻书有《全唐诗》、《佩文斋书画谱》、《宋金元明四朝诗》等。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胡震亨

胡震亨,字孝辕,号遯叟,浙江海盐县人。明万历年间的举人,官至员外郎。藏书万卷,才识通敏,工诗文、精考订,著有《海盐县图经》、《李杜诗通》等。震亨费十年心力,广搜博采,考订精赅,编全唐诗为一书。《唐音统签》是他毕生研习唐诗学的重要成果。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