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合作交流回顾

时间:2022-08-04

2022年,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已经走过三个年头,三年来,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真诚相待,密切学术往来,努力创建交往机制,发挥各自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学术交往气氛。


回顾历史,北大与故宫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学术则是重要基础。北大前校长、故宫博物院的创始者之一李煜瀛提出,“多延揽学者专家,为学术公开张本”,将学术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建院理念。在北大国学门“整理旧学”宗旨的引导下,北大大批学者投身故宫博物院学术事业当中,在文物及档案文献的清点、整理和刊布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果。北大学者不仅促进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和学术基础的形成,同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也为北大学人开辟了学术研究的广阔舞台,形成了故宫建院初期名流治院、治学,成果斐然的盛况,在近现代历史和学术史上写下意义深远的一页。


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跨越百年,再度携手合作。双方以学术为基石,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双方互邀知名专家学者就故宫学、清代宫廷史、历史学、古书画等重点领域开设讲坛,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论道争鸣,激荡思想,取得良好反响;同时又建立互访机制,文研院的邀访学者多次对故宫进行了考察,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打破了以往的学科认知壁垒,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共识。疫情期间,在活动开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双方的合作交流仍全力推进。2020年春季学期,故宫与北大合作开设文研课程,故宫专家将故宫特色学术研究引入课堂,实现故宫学术进北大。在北大与故宫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并逐渐迈上新的层次。


在北京大学开设文研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经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努力,故宫研究院在北京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两门“文研课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鉴藏”和“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陈设”,邀请故宫博物院知名专家,围绕故宫特色研究展开教学,实现故宫学术进北大。“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鉴藏”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副院长赵国英、副研究馆员段莹主讲。该课程围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鉴藏进行讲授,以徐邦达先生《古书画鉴定概论》等著作为教材,讲解古书画鉴定与鉴藏的范畴和基本方法,重点围绕故宫博物院藏品,对古书画名家名作进行个案分析鉴赏与讲解。“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陈设”由王子林、张淑娴、李燮平三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讲,通过对明清紫禁城建筑、装修、陈设三个部分的解读,梳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继续深造和选题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方向。


文研课程海报


文研课程海报


2021年秋季学期研究馆员王子林、张淑娴继“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陈设”之后开设“故宫宫廷原状与宫廷文化”课程,围绕“紫禁城的历史沿革”、“明清宫廷建筑内檐装修”、“明清宫殿陈设与陈设思想”等专题,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系统而全面的讲授古代宫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以及明清宫殿建筑的规划、装修与陈设,采取课堂教学和故宫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一座完整而真实的故宫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课程内容充实精彩,宣传了故宫文化,使学生们重新认识了故宫,深受学生广泛好评,被称为“向往的课堂”之一。正如一位学生所言:“这学期我非常有幸地选上了《故宫宫廷原状与宫廷文化》这门宝藏课程,周五下午的两小时也成为了每周最期待最快乐的时光。王子林和张淑娴两位老师专业而不失有趣的讲解,将故宫的历史变迁、宫廷文化、内檐装修、建筑特色等悉数呈现于我们眼前。作为理工院系的学生,此前我对故宫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而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开始慢慢感受了紫禁城的厚重和魅力——大到一殿一宫,小到一砖一瓦,都来自精心的设计和深厚的底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地参访活动,能有机会进入故宫博物院实地参访学习,近距离感受故宫之美,还有两位老师全程为我们讲解答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体验。”


“故宫宫廷原状与宫廷文化”师生在太和殿前合影


双方合作开展系列学术讲座


2021年,为深化落实北大故宫的学术合作,双方分别开展系列讲座,在故宫推出“北京大学系列学术讲座”8讲,在北大推出“故宫与故宫学系列讲座”8讲,邀请北大故宫名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典藏、宫廷史、文化艺术史等议题展开演讲。北大与故宫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领域展开精彩演讲,将最新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界,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故宫与故宫学系列讲座”首场由王旭东院长“敦煌和故宫——中华文化包容互鉴的结晶”讲座隆重开启。讲座对敦煌和故宫两地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分别做了介绍,揭示敦煌和故宫的形成与保护历程对今人的启示。郑欣淼“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讲座回顾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故宫人典守中华国宝、承载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使命的贡献。肖燕翼“古代画仿代者的揭示”讲座以数种鉴定案例的再研究,强调书画鉴定任重道远。朱诚如“光绪帝死因研究”讲座进一步还原历史现场,对“光绪之死”疑案进行讨论。单霁翔“文化忠实守望者,再谈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讲座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并着重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的保护开放工作。赵国英“传承与疏离——论董其昌与王鉴画风演变的关系”讲座分析王鉴与董其昌在艺术方面的关系,剖析清初“四王”融南北宗画法为一体的风格类型的成因。任万平“龙凤呈祥——清代皇帝大婚典礼”讲座结合史籍与文物,呈现出清代皇帝大婚典礼仪制和盛况。王素“故宫文献学的价值与意”讲座对古代宫廷和近现代故宫的文献收藏及对学术研究的意义作一介绍。


王旭东院长演讲


“故宫与故宫学系列讲座”海报


在“北京大学系列学术讲座”中,李开元“荆轲刺秦王:《史记》中的口述史学”讲座对荆轲刺秦事件在史籍中的文学性和口述性做了阐释。陈苏镇“两汉魏晋的宫禁格局与宫廷政治”讲座梳理四朝政治与宫禁格局之间的关系,还原两汉魏晋的宫廷制度。邓小南“宫墙之内:宋代的尚书内省”讲座关注宋代尚书内省,探讨该机构的女性宫官在政务文书运行中的实际作用。彭锋“《华山图》与现象学”讲座从王履《华山图序》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朱玉麒“从燕然山到大成殿——西北边疆平定的纪功碑”讲座梳理了汉唐至清代纪功碑的铭刻背景、存世情况及制度变迁。李凇“形式的深意:再读《重屏会棋图》”讲座结合图像与史实,探讨《重屏会棋图》绘画形式下隐藏的深意。张鸣“腹有诗书气自华:宋代诗词自然书写的‘书卷气’”讲座结合宋代重视读书的文化背景和士大夫的文化修养,分析由书本知识带来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气质。陆扬“清流文化中的唐五代艺术世界”讲座结合传世文物,介绍了何为清流文化,及其在唐中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邓小南教授演讲


系列讲座涉及学科领域方向包括博物馆学、古文献学、古书画、宋代文学、清宫典仪、古代艺术史等,在双方合作的框架基础上,立足学科特色与学术前沿,开放与分享研究新视野、新成果、新方法,增进高校学科与博物馆领域间的互通互鉴,进一步开启北大故宫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与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开设课程


2021年7月,故宫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际暑期学院推出“北大-故宫联合海外讲坛”和参访交流活动。通过梳理紫禁城由皇宫变为博物馆的历史脉络,全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地位。交流活动通过在线直播形式面向海内外观众以及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院平台学生开放,把“北大-故宫课堂”开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来自全球热爱中文、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友人和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学子及海外观众有机会领略故宫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好地了解故宫,认识故宫,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讲坛共计3场。徐婉玲研究馆员“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院”课程用精彩的图片,详实的讲述,娓娓介绍了紫禁城在过去百余年间,是如何由神秘的皇宫转变为面向普通大众的博物院。故宫、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中国故事里最生动而有分量的一个章节。


徐斌副研究馆员“紫禁城建筑之旅”课程,基于故宫博物院的考古、文献、文物、古建材料等各个方面的详实资料,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建筑魅力。


高飞研究馆员“故宫的文物修复”课程,带领学生回到千百年前的中国,了解古老的青铜文化,展示多个文物修复案例,分享作为一线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心得与体验。


课程海报


2019-2022年,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始终围绕学术交流展开,取得良好成效。未来,故宫博物院将与北京大学进一步深化交流,以学科体系建设为指针,以重点项目课题为依托,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基石,双方本着平等、互惠、互鉴的原则,利用现有平台,建立多学科、跨学科协同研究机制,发掘优势资源潜能,探讨学术合作模式创新。推进双方优势资源和现有研究基础的互惠互补,集合双方学术力量,参与重点项目攻关。加速建成文物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文物工作的科技水平。探索展览、高水平学术会议的举办,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共同担负起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魅力和时代风采。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