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大婚】

  光绪帝名载湉,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醇王府。其父奕譞道光皇帝第七子,其母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的胞妹。同治帝病逝后,慈禧太后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把持政务,于是立同治帝4岁的堂弟载湉为嗣皇帝,年号光绪。
  幼年的光绪帝被慈禧太后挟持到皇帝的宝座上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婚和亲政之事也逐渐临近,尽管慈禧一再推迟皇帝大婚的时间,但是撤帘归政之事已不可回避。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帝已年满16岁,同年六月初十日(7月11日),慈禧太后不得不下达懿旨:“皇帝典学有成,谕明年正月即行亲政。”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887年2月7日),光绪皇帝的亲政大典如期举行。按照常理,皇帝亲政,太后就应该退居后宫,放权给皇帝。可是慈禧却借口“皇帝初亲大政,决疑定策,实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周妥……勉允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事实上,由“垂帘听政”到“训政”只是换了个名称,本质并无任何改变。为了使“训政”制度化,礼亲王世铎等人还拟定了《训政细则》,按照《细则》规定,光绪帝基本上可自行作出决定和独立施政,但一切大权仍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已年满18岁,大婚之事也不能再拖延了。于是,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慈禧发布懿旨让光绪帝于明年正月大婚。对于慈禧来说,给光绪帝择偶成亲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皇帝的后、妃,尤其是皇后,与皇帝的关系最为密切,对皇帝的思想及其政务活动都有特殊的影响力。清朝入主中原后,皇帝的后妃主要来自于八旗秀女。慈禧太后最后定下的几名备选秀女中有她的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和凤秀之女(即同治帝慧妃之妹)等。按照清宫惯例,凡是皇后中选,即授予如意一柄,妃子中选,则给予红绣花荷包一对。当时,光绪帝对德馨的两个女儿十分中意,准备授给如意,慈禧一声断喝阻止了光绪,并暗示授予其侄女,光绪帝无奈,只得将如意授予了叶赫那拉氏。
  十月初五(11月8日),两道懿旨同时颁下,一道懿旨宣布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另一道则宣布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分别立为瑾嫔和珍嫔(后进封为瑾妃珍妃)。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本非出自光绪帝的意愿,而且叶赫那拉氏不仅相貌平庸,比光绪帝还年长3岁,因此帝、后关系一直不好。
  光绪帝的大婚礼仪极其隆重,分别经过了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当时的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的《皇帝大婚图》册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工笔彩绘,极为精细,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光绪帝大婚的耗费也相当惊人。据有关材料统计,在光绪帝大婚中,计用黄金4126两,白银4,824,183余两,制钱2758串之多。相关费用共折银达550万两,约占当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1/4。光绪皇帝大婚时,中国已处于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的窘况之中,天灾人祸,起义频发。清政府为筹备光绪帝大婚仍不断向各省索取巨款,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TAG标签耗时:0.1003999710083 秒

关键词: 奕譞道光皇帝 宝座 典学 亲王 八旗 桂祥 巡抚 长叙 选秀女 瑾妃 珍妃 合卺 内务府 “册立” “奉迎” “合卺” “祭神” “庙见” “朝见” “庆贺” “颁诏” “筵宴”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