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故0019473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高:15.5厘米,宽:10.2厘米,厚:6.3厘米

  斯瓦特

  释迦牟尼佛双手施转法轮印,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自然生动。面庞丰满,双眉在额部偏上,双目大张,鼻梁粗厚,笑容古拙。莲座跟身体宽度相比,略嫌窄小。莲瓣饱满,直接着地,属早期斯瓦特造像的特点。

  原清宫所系满汉文黄纸签一条,汉文云:“大利益梵铜琍玛墨鲁式喀释迦牟尼佛。六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收,留保住(残)。“墨鲁式喀”,也作“密噜什喀”,藏文作me ru śi ṣa,梵文作Meruśikhara,均为“救度焰口”之义,佛名号之一。

  “留保住”在官方文件中写作“留保柱”,清代驻藏大臣,在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776-1778),五十年至五十二年(1785-1787) 两次驻藏。

  根据黄纸签记载,此像进宫的时间在六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796年2月3日),说明此象是在他回京以后所进。

  参考文献:

  罗文华:《故宫经典 藏传佛教造像》(Class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Tibetan Buddhist Sculptures),北京:故宫出版社,2020年,第125页,图61。

撰稿人:罗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