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
故0019780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明宣德,通高25.6厘米,底宽16.3厘米。清宫旧藏。
绿救度佛母面露温和的微笑,头略右倾,以右舒式坐于莲座上,右足踏莲花。乳房略微凸起,女性特征不明显,与丰乳细腰的西藏作品差异较大,显示了儒家思想影响下汉地佛教艺术的审美特点。左手于胸前牵莲花茎,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施依印。右手置于右膝上作与愿印。身两旁两束盛开的莲花。莲花座正中台面上阴刻“大明宣德年献”铭文,与常见的“大明宣德年施”款识有一字之差,含义大有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绿救度佛母面露温和的微笑,头略右倾,以右舒式坐于莲座上,右足踏莲花。乳房略微凸起,女性特征不明显,与丰乳细腰的西藏作品差异较大,显示了儒家思想影响下汉地佛教艺术的审美特点。左手于胸前牵莲花茎,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施依印。右手置于右膝上作与愿印。身两旁两束盛开的莲花。莲花座正中台面上阴刻“大明宣德年献”铭文,与常见的“大明宣德年施”款识有一字之差,含义大有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撰稿人:王家鹏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