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背后白绫签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故0000896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3厘米,宽89厘米,画心纵82厘米,横56厘米。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后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为僧,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佛称他为“大狮子吼”,意为弟子中最具权势、自命不凡者。
  图中尊者结跏趺坐,左手托法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的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左侧侍者持羽扇而立。上部左右两侧为龙树大师和圣天。下部两夜叉肩背玻璃罐,罐内供莲花奉献尊者,座前是莲花托起的经书、香炉、琵琶和罗汉果等供品。
  画像后贴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钦命中正殿画佛喇嘛供奉利益画像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左六”。黄条:“左六”。此唐卡为中正殿画佛喇嘛所画。
撰稿人:何芳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龙树

有学者指出是在主尊旁刻有盘龙的树,也有人认为龙树思惟是思惟像的一种称呼。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中正殿

①清宫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 ②清宫中正殿佛堂区的统称。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③清代中正殿一带,在明代有道教神殿玄极宝殿,后渐次更名为隆德殿、中正殿。明、清两代的中正殿应有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