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款蓝色透明玻璃花草蝴蝶纹杯】
故0010686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道光款蓝色透明玻璃花草蝴蝶纹杯,清,高4.6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9厘米。
杯蓝色透明玻璃质地,圆口,平底。杯身刻花卉、蝴蝶纹。杯底针刻楷书“道光年制”四字款。
清代,玻璃制品的生产开始发展,制作工艺精湛而复杂。玻璃器的品种非常丰富,仅单色玻璃就有20余种,复色玻璃包括搅玻璃、金星玻璃、点彩夹金、夹彩、缠丝玻璃等品种,另外还有大量的套玻璃器。这些玻璃制品晶莹剔透,华丽精美。清代晚期,玻璃的烧造渐趋衰落。此杯堪称道光时期玻璃器的代表作品。
杯蓝色透明玻璃质地,圆口,平底。杯身刻花卉、蝴蝶纹。杯底针刻楷书“道光年制”四字款。
清代,玻璃制品的生产开始发展,制作工艺精湛而复杂。玻璃器的品种非常丰富,仅单色玻璃就有20余种,复色玻璃包括搅玻璃、金星玻璃、点彩夹金、夹彩、缠丝玻璃等品种,另外还有大量的套玻璃器。这些玻璃制品晶莹剔透,华丽精美。清代晚期,玻璃的烧造渐趋衰落。此杯堪称道光时期玻璃器的代表作品。
撰稿人:宋海洋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搅玻璃
套玻璃
金星玻璃
我国清代玻璃器的一个品种,始创于乾隆时期,它是利用某些金属物质在玻璃中溶解度很小的特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即从玻璃中析出的原理,制出一种含有结晶颗粒而呈现出金属闪光点的玻璃。清代金星玻璃中的金属颗粒一般是铜,闪射出金光。这种新品种的诞生,是在清宫中的西方传教士纪文和汪执中的指导下成功的。
缠丝玻璃
玻璃品种之一,最早诞生于16世纪威尼斯穆拉诺(Murano,Venice)的玻璃工坊。其作法是用不同色的玻璃条并排粘贴成坯,圈起吹制,在吹制过程中,使其旋转成为螺旋状纹理的花纹。另一种类型是将不同色彩的玻璃混合在一起,吹成器物之后五色斑斓,俗称搅料。清宫缠丝玻璃仅乾隆时期才有制造,后世鲜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