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十二月花卉纹诗句杯
青花十二月花卉诗句杯
青花十二月花卉诗句杯背面诗文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诗句杯】
故0014749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杯撇口、深腹、圈足。胎体轻薄,釉质莹亮。杯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外 壁青花装饰,画工精湛。由 12 件杯组成一套,每件杯的外壁均描绘一种代表时节月令的花卉, 从农历一月到十二月,并且配以与月令花卉相适应的诗句。分别为 :

  一月,迎春花,题“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二月,杏花,题“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三月,桃花,题“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四月,牡丹花,题“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花,题“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题“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题“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题“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题“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月季花,题“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一月,梅花,题“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十二月,水仙花,题“春风弄玉来清昼,夜月凌波上大堤”。 

  句末均钤青花篆体“赏”字方形闲章

  这些诗句基本都取自《全唐诗》中所收录唐代诗人作品。除了十月和十二月的诗文待查以外,其他均已查明出处。即 : 一月迎春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四四八)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 ; 二月杏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二三八)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 ; 三月桃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五五八)薛能《桃花》诗 ; 四月牡丹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五六五)韩琮《牡丹》诗 ; 五月石榴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一一八)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诗 ; 六月荷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五七〇)李群玉《莲叶》诗 ; 七月兰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六十)李峤《兰》诗 ; 八月桂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六十)李峤《桂》诗 ; 九月菊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六五九)罗隐《菊》诗 ; 十一月梅花诗句取自《全唐诗》(卷五二九)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诗。 杯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套杯在清宫旧藏中存量较大,其品质高度一致,均修坯规整、纹饰规范、款识书写精致,代表了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青花薄胎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反映出御窑厂作为官手工业严谨的产 品设计和生产制度。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桂花

即“木犀”,木樨科,秋季开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桂”按谐音为“贵”,带富贵之意,故常用“折桂”一词表示科举及第。

闲章

镌刻诗词成语的印章,一般钤盖在书页上。为区别于公章与名章,故称为闲章。

《全唐诗》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纂唐代诗歌总集,共收二千三百多位诗人作品,有帝王后妃至民间之作共四万八千余首诗,计九百卷。

大夫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