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醜方尊
亚『0007』方尊
亚『0007』方尊铭文拓片
【亚醜方尊】
故0007747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商代后期,通高45.7厘米 口横33.6厘米 口纵33.4厘米。

清宫旧藏,原藏颐和园。侈口,鼓腹带扉棱,方足。肩四角饰四圆雕象首,象间为兽头。颈饰夔纹,腹、足饰夔纹和兽面纹,皆以云雷纹填地。器内壁近口处有铭文2行9字:“亚醜/者㚸(姒)以大子尊彝”,铭文大意:“亚醜”中一位嫁自“诸”族的年长女性铸作此器,以祭祀去世的太子(本族首领的长子)。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代前期至西周中期。方形尊的规格很高,作为考古发掘品主要见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的大墓和窖藏中。传世的“亚醜”铭器物主要出土于清代,多见于清宫的收藏,器型包括鼎、簋、尊、卣、彝、罍等。考古发掘出土的“亚醜”铭器见于山东青州苏埠屯墓地。1965—1966年,苏埠屯发现了带有四条墓道及亚字形椁室的商王级别大墓,出土了带有“亚醜”铭的大铜钺。可知亚醜族势力强大,主要活动于今青州一带,并与商王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撰稿人:陈鹏宇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云雷纹

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纹,圆形为云纹,方形为雷纹。在后代的其他工艺品装饰中也有使用。

亚醜

约为商代的一个部族。

大子

即太子。

尊彝

金文中,尊是双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铜器中祭祀礼器的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