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纹博山炉】
故0017709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云龙纹博山炉,清乾隆,通高21.8厘米,盘口径10.9厘米。
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豆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
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与汉代博山炉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炉内壁满布烟熏痕,说明它在当时被实际使用过。
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豆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
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与汉代博山炉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炉内壁满布烟熏痕,说明它在当时被实际使用过。
撰稿人:杨勇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