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
新0012259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战国前期,通高52厘米,口径14×12厘米,腹径37厘米。
器直口,粗颈,鼓腹,器形硕大,有平盖,环形钮,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壶身正面有一系环,另在肩部两侧及腹部靠下处铸有对称的两对系环。由于此器庞大,若盛满酒再加上自重必难移动,故设计了系环用以穿绳,以便于搬运携带。
此壶颈部采用浅浮雕手法铸出一周突起的象纹,象纹简洁而抽象,通过庞大的身躯、长卷的鼻子表现出大象的主要特征。壶的腹部用嵌赤铜工艺装饰龙纹。嵌赤铜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铸器时在体表预留出凹槽,再注入赤铜而成。用此法铸造,金属的配比和烧铸时火候的掌握都必须准确,需要很高的技巧。
《诗经·大雅·韩奕》上说:“清酒百壶”,殳季良父壶有铭文曰:“用盛旨酒”,都明确地指明了壶是用来盛酒的。
器直口,粗颈,鼓腹,器形硕大,有平盖,环形钮,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壶身正面有一系环,另在肩部两侧及腹部靠下处铸有对称的两对系环。由于此器庞大,若盛满酒再加上自重必难移动,故设计了系环用以穿绳,以便于搬运携带。
此壶颈部采用浅浮雕手法铸出一周突起的象纹,象纹简洁而抽象,通过庞大的身躯、长卷的鼻子表现出大象的主要特征。壶的腹部用嵌赤铜工艺装饰龙纹。嵌赤铜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铸器时在体表预留出凹槽,再注入赤铜而成。用此法铸造,金属的配比和烧铸时火候的掌握都必须准确,需要很高的技巧。
《诗经·大雅·韩奕》上说:“清酒百壶”,殳季良父壶有铭文曰:“用盛旨酒”,都明确地指明了壶是用来盛酒的。
撰稿人:王戈
象纹
古文献中常有关于象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商人服象”。殷墟候家庄西北岗殷代大墓中发现了象的遗骸,由此可以推断,商代在中原地区是有象生存的。也正因此,商代青铜器上常以象的形状作为装饰。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