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鸟出戟觚】
新0010487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亚鸟出戟觚,商晚期,高26.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8厘米。
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器形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具有商代后期铜觚的明显特征。觚身有许多精细的纹饰,从上至下分为四层:颈部饰以该时代流行的蕉叶纹;颈下端饰蛇纹,蛇头部宽大,眼睛突出,此种纹饰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腰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显示出礼器所特有的高贵。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该图形铭文为当时一个家族的族徽标志。
青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逐渐减少。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觚是一种最基本的饮酒器具,常伴随爵、斝成组出土,说明在礼制中觚多是与爵、斝配套使用的。
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器形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具有商代后期铜觚的明显特征。觚身有许多精细的纹饰,从上至下分为四层:颈部饰以该时代流行的蕉叶纹;颈下端饰蛇纹,蛇头部宽大,眼睛突出,此种纹饰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腰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显示出礼器所特有的高贵。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该图形铭文为当时一个家族的族徽标志。
青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逐渐减少。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觚是一种最基本的饮酒器具,常伴随爵、斝成组出土,说明在礼制中觚多是与爵、斝配套使用的。
撰稿人:王戈
出戟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