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纹鉴
【蟠虺纹鉴】
新0006593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蟠虺纹鉴,春秋后期,通高34.3厘米,口径42.5厘米,重5.6kg。
  鉴窄口缘,束颈,短肩。四兽耳衔环,两两相对。腹部圜收,下有短圈足。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是鉴中的佳品。
撰稿人:贾红荻
关键词: 蟠虺纹 兽耳衔环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兽耳衔环

兽耳衔环也称铺首。采用兽面浮雕模印纹样,装饰在器物表面,有立体感。此种装饰始于汉代,至清代仍然延续使用,样式略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