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纹镈】
新0000553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蟠虺纹镈,春秋后期,通高108厘米,宽93.5厘米,重13.9kg。
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撰稿人:贾红荻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舞”
钟的共鸣箱的平顶称为“舞”。
“篆”
指钟身上凸的乳钉的上下间隔部分。
“隧”
钟之“鼓” 中部饰花纹处称为“隧”。
“枚”
钟之“钲”两边突出的乳丁称为“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