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0014200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水鼎,西周,高23厘米,口径59厘米,铭文1字。1929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
鼎圆腹,二直耳,三足形状界于柱足与马蹄足之间。腹上均匀地分部四道扉棱,其中两道与二耳和二足相对应;另两道,一道与一足相应,另一道在与二耳与二足相对应的两道扉棱之间。颈部饰两组张口卷尾的对夔纹。腹周饰一圈竖直线纹,直线纹下再饰三角形的垂叶纹。三足饰兽面纹和弦纹。
器内底铸铭“水”字,为器物所有者的名或家族族徽。
水鼎整体造型雅致,腹和足上的出戟增强了造型上的优美。颈、腹上的纹饰,尤其是简洁直线纹的的采用,使花纹整体独特而雅致。
鼎圆腹,二直耳,三足形状界于柱足与马蹄足之间。腹上均匀地分部四道扉棱,其中两道与二耳和二足相对应;另两道,一道与一足相应,另一道在与二耳与二足相对应的两道扉棱之间。颈部饰两组张口卷尾的对夔纹。腹周饰一圈竖直线纹,直线纹下再饰三角形的垂叶纹。三足饰兽面纹和弦纹。
器内底铸铭“水”字,为器物所有者的名或家族族徽。
水鼎整体造型雅致,腹和足上的出戟增强了造型上的优美。颈、腹上的纹饰,尤其是简洁直线纹的的采用,使花纹整体独特而雅致。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出戟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