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的通知》。故宫博物院依托丰富的古籍资源、精湛的修复技艺、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专业的人才队伍,顺利通过评审,成为21家“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2025年6月5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古籍修复工作会议”在南京图书馆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颁牌仪式。这是故宫博物院继2008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后,在古籍保护领域获得的又一重要国家级殊荣。此次获批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这既是对故宫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标志着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与创新步入新阶段。
“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颁牌仪式(南京图书馆提供)
故宫博物院现存藏古籍文献约60万册/件,以清代宫廷旧藏为主要特色,藏品种类丰富,万卷琳琅,其中180部珍稀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自2010年起,故宫博物院为全面提升古籍文献保管水平,在建院第五次藏品清理工作中,将古籍文献纳入文物管理体系,严格对标文物管理标准。故宫博物院从各个层面不断提升预防性保护水平,一方面,持续改善库房保存条件,建立温湿度调控与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消防、安防智能化管理,加强古籍防震能力等。另一方面,还积极推进古籍的规范化整理、专业化采集与抢救性修复工作。
据档案记载,故宫博物院的古籍修复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图书馆即配有专职装订修复的匠人。1947年,肖福安先生由琉璃厂“文友堂”调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他精通古籍修复技术,擅长古籍装帧,并以“师徒传承、口手相授”的方式,传承古籍修复技艺,至今已薪火相传四代,青蓝相继。数十年来,故宫博物院古籍修复师始终秉持着“修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小干预、过程可逆、可识别性”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精进修复技艺,推动古籍修复事业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显著提升了古籍保护修复的技术水平。自2000年至今,故宫博物院已修复《嘉兴藏》《西洋新法历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善本古籍文物约900册/件。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籍修复工作联合院内文保修复部、文保科技部、文保标准部,借助其专业平台与科研力量,将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先进经验引入古籍保护工作中。通过对纸张、丝织品、墨迹、颜料、染料等开展系统的检测分析研究,为修复配纸、封面丝织品选用及书叶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故宫博物院凭借先进的修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抢救性修复了珍贵的古籍文献,使其重焕生机,得以持续为后世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故宫博物院将以此次入选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古籍修复技艺的创新与传承。同时,也将切实发挥国家级修复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古籍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