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上午,朱传荣女士在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数字所演播厅)作题为“博物馆工作者的样子——我所了解的父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故宫学人讲故宫”系列讲座第六期第三讲,由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一汽集团红旗品牌联合主办,故宫博物院研究室、数字与信息部承办。
主讲人朱传荣老师
朱传荣老师是我国著名文博大家朱家溍先生之女、原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家的第三代“故宫人”。讲座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研究馆员主持。讲座伊始,主持人简要介绍了主讲人和朱家溍先生的基本情况。朱家溍(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字季黄,浙江萧山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朱家数代故宫人,典守故宫文化,赓续故宫文脉,是我们博物馆人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朱家溍先生
“博物馆工作者的样子”,朱传荣老师首先引用朱家溍先生对自己的评价,为此次讲座的题目做了题解。随后,从1943年朱先生临时被调到故宫博物院参与书画展览工作开始,回顾了他在故宫60余年的历史。1943年初冬,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会在重庆举行。朱家溍和王世襄两位先生,在这个时候都是以临时工的身份借调到这个展览,朱先生从藏品运输装卸到开箱、打扫展室卫生,再到布展、写说明牌,参与了展览的全过程。展览结束时,马衡院长称赞他说“现在的青年应该这样,粗活细活都能干。”
马衡院长
抗战胜利,1946年朱家溍先生正式进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任编纂。到2003年去世,将近六十年。工作的岗位虽然有多次变化,但内容始终没有离开文物的“提集、整理、编目、陈列”这样一个中心。
一、提集、整理中的收获
抗战胜利后的故宫博物院,开始从院藏品中选择可以单独出版的品种。这是古物馆编纂的日常工作之一。建院之初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并没有《法书大观册》在内,文物南迁之后,在继续进行的文物提集中,被发现在漱芳斋前檐木炕的炕板下,夹在破座褥中间。显然是溥仪未出宫时太监企图偷盗未成留下的。欧阳询行书“张翰思鲈帖”末行有八个被刮的字痕,蔡襄行书“遣使持书帖”末行“谨空”后也有八个字痕和一个印痕。因此二帖都曾著录与刻帖,可以知道涂抹的正是乾隆皇帝的御题。用的方法就是手指蘸着唾沫。
1949年在书画藏品整理编目时,清理了前法院封存的所谓易培基盗宝案的物证。这些物证中,有大量清代晚期贡品中为装点文雅进入宫中的假古董,也有少数珍品。宋徽宗《听琴图》,马麟《层叠冰绡图》,不仅真,而且都是珍品,也被当作假东西封存起来。开箱后立即在钟粹宫绘画陈列室(当时尚未开辟绘画馆)成为主要展品。
这次清理更正了一个错误的认识——皇宫里没有假古董,也给易培基一案起到分清是非黑白的作用。
二、原状陈列的开始到成熟
朱家溍先生工作照片
1950年,为配合全国戏曲工作者会议,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戏曲史料展览,同时,按照清代宫中演戏的情况,布置了故宫畅音阁戏台原状。这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的第一个原状陈列。展览的依据除相关档案以外,还专门访问了当年曾在畅音阁戏台上演过戏的王瑶卿等老演员,曾经被赏听戏的载涛等人,曾经在这里伺候过太后和皇帝听戏的耿进喜等太监,分别作了谈话记录。
1959年—1960年中在中路自太和殿至坤宁宫、内西路养心殿和西六宫,进行布置了原状陈列。尝试以形象的历史知识政治教育,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另有重华宫乾隆时期原状、咸福宫嘉庆道光时期原状两处,策划和展品目录均已完备;1964年在乾清宫两庑布置“清代历史文物陈列”,后因故未能开放。
朱家溍先生在办公室前留影
朱家溍先生还是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的开拓者。故宫最早的原状展览,始于1950年配合“全国戏曲工作者会议”,筹办“清代戏曲史料展览”。朱先生为准备此次展览,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还专门访问了当年曾在畅音阁戏台上演过戏的老演员,以及在这里伺候过太后和皇帝听戏的太监。在此基础上,按照清代内廷演戏的实际要求布置了阅是楼畅音阁原状展览。
1956年,院长吴仲超给了朱先生第一个任务:“我想养心殿和西六宫的室内陈设能不能展示乾隆时代的面貌,这个任务交给你。”自此,朱先生在宫廷原状陈列方面陆续取得了寻找太和殿宝座、复原坤宁宫原状等诸多成就。针对当年的原状陈列理念和要求,朱老师引用朱家溍先生老同事徐启宪先生的说法做了总结:一是详查原始档案,兼及同时代人日记笔记,在此基础上确定大的空间格局;二是在库房中调查明确标注本宫所属旧藏物品是否齐全,家具和被褥帘帐坐垫等附属品;三是大规模集中之后,再按照居住者经历和个人爱好的标准决定取舍。最明白的说法,是先做加法,有用的沾边的全集中。再做减法,减去不重要的,无明显特点的。保留有个人特点,时代特点的器物。原状陈列不是原封不动,不是原状保存。
讲座现场照片
朱传荣老师还谈到了朱家溍先生对博物馆工作的认识。朱先生曾说:博物馆工作的性质就是“博”,就是丰富和无法预料没有章法可寻的,你可能碰到的东西是你从来不知道的,没见过的,但你要说出它的前世今生。
朱传荣老师还结合朱家数代人在故宫的工作经历,谈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使用。她指出,故宫的展览要重视原始档案,原状的陈列不要特意的追求进场空间,原状的展览有自身特有的美感。要使观众相信这是真的遗留下来的状况而不是扮演的,因而就不能出现一些活动正在进行中的痕迹。在故宫进行文物的展览与研究应当据史用档,以档证史,档史结合。无论陈列还是研究,无论在古代器物的鉴定还是工艺美术史的探讨,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主持人王子林研究馆员
朱传荣老师报告完成后,主持人王子林研究馆员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非常感谢朱老师刚才精彩的讲述,先生在故宫工作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深受感动,由衷地敬仰先生的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一幅幅珍贵的画面,好像时间凝固一样,使我们经历了一次人生难得的故宫发展历程。先生从小熟读儒家经典,能作古文、诗词,在辅仁大学学习期间又师从余嘉锡先生和陆宗达先生学习目录学和训古学,奠定了先生一生的气质。在故宫工作期间,整理了大批的珍贵历史档案和文物,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展览陈列,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特别是退休之后为故宫做了大量的图书编辑、展览、陈列等工作。先生研究的内容涉及书法、绘画、碑帖、珐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陈设、戏曲史、饮食等方面,致广大而尽精微。听了朱老师的讲述,我有三点感受。第一,先生开创了故宫原状陈列的先河,为后来的原状展陈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树立了高标准的标杆。第二,先生学识渊博,研究深入,正如朱传荣老师所讲,先生“通训诂,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揆情度理”,辨章学术,考镜溯源。第三,先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了我们传承弘扬、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高度和责任。听到朱老师讲述,我想博物馆工作者的样子,应该是崇高的、有责任感的、也是可爱的,足踏实地、深耕易耨,默默地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最后,主持人引用《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结束了此次讲座。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和主讲人就中苏两国宫廷原状陈列的缘起、异同、故宫原状陈列的特色,以及朱家的家学、家风等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