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修关闭太和殿
故宫大修关闭太和殿
故宫大修关闭太和殿
时间:2006-01-06
  根据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计划,太和殿将于2006年年初进行全面修缮。为此,自2006年1月6日起关闭太和殿,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整个修缮工作预计在2007年年底结束,施工期间,中和殿保和殿照常开放。
  为弥补施工对观众参观所造成的影响,故宫博物院努力通过扩大开放面积、增加高质量的展览和提供完善的服务,使来院参观的观众能够慕名而来,尽兴而去。
  目前故宫进行的古建大修,除了是近百年来首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全面修缮之外,最重要的特点是将修缮与陈列开放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按照史料记载和专家论证结果恢复一些殿宇室内的原状,保障观众可以通过原状陈列了解明清时期宫廷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在不适宜恢复原状的殿宇中积极探索古建筑与现代展示手段的结合,开辟有关宫廷文化和艺术典藏的专题展览,为观众的艺术享受提供必要条件。大修开始前故宫的开放面积仅有25万平方米,约占故宫总面积的38%,截止到2005年12月,随着部分修缮的完工,故宫开放面积已经达到30余万平方米,比过去增加5万余平方米。到2008年,随着中轴线、东西两翼部分修缮的完工,开放面积将达到近40万平方米,约占故宫总面积的近50%,使适宜公开参观的区域基本上都能够对游人开放。
  现在故宫博物院已经对观众开放的新增项目包括午门现代化展厅(即将举办宫廷服饰精品展)、太和门西庑(卤簿仪仗展)、太和殿西庑(中和韶乐展、宫廷武备展)、保和殿西庑(天府永藏展)、武英殿(绘画馆与典籍馆)、咸福宫同道堂(慈禧与辛酉政变展)、丽景轩(溥仪生活展)、永和宫(清代妃嫔生活展)、承乾宫(青铜器展)、延禧宫(古书画、古陶瓷研究中心)、景仁宫(捐献专馆)等。即将在2006年开放的区域包括文华殿(陶瓷馆)、太和门东庑(车马轿舆展、宫廷政务展)、乾清宫东庑(皇帝大婚展)、乾清宫西庑(万寿庆典展)。到2008年还将开放寿康宫慈宁宫区域。这样,故宫将形成东、中、西三路并重的开放局面,东西六宫全面开放,中轴线南北贯通,武英殿、文华殿成为东、西两翼的明珠。
  这些展览与遍布全院开放区域的原状陈列一起,不仅使观众能够感受皇家的政务、生活景象,而且享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观众可以领略到更多的精彩内容,并不会因为局部大修而使参观质量打折扣。
  在观众服务方面,太和门两侧将增加观众服务中心,一方面满足观众咨询需求,一方面通过可参与的互动项目加深对紫禁城建筑、文物和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在太和殿施工区域将增添有关太和殿历史和保护修缮的知识展示,并在维修保护遮蔽棚上用大幅喷涂形式再现太和殿的雄伟景象。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午门

卤簿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人谓卤,橹也,甲盾之别名。凡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

太和门

武英殿

咸福宫

同道堂

宫殿名。清宫和御苑中以同道堂命名的殿堂共有两处,一处在紫禁城内,即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的后殿;一处在圆明园内。

丽景轩

永和宫

承乾宫

延禧宫

景仁宫

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鎛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

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乾清宫

寿康宫

太后宫之一。位于故宫内廷外西路,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为皇太后居慈宁宫之寝宫,太妃、太嫔们亦随居于此。

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