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悠久》(总本)
《法轮悠久》(总本)封面
《法轮悠久》(总本)首页
《法轮悠久》(总本)内页
【《法轮悠久》(总本)】
  《法轮悠久》(总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朱墨抄本。昆腔。半页8行,行20字左右,小字同。抬头行22字。正文卷端题 “团场  法轮悠久开寿域春台”。开本24.5cm×15.7cm。朱墨句读。单出戏。
  本剧又名《法轮悠久开寿域春台》,系皇帝登基承应皇帝万寿圣诞承应剧目之一。剧情为:恭逢圣主御宇,诸天佛祖作一法轮悠久吉祥盛会。东方马鸣佛、南方提婆佛、西方龙猛佛和北方童受佛因此率领八须达多长者及三十二天龙八部神,前往拜祝。
  在舞台表演时,慈云缥缈,花雨缤纷,八金刚、十六护法和十六大菩萨即即而来。戏台中天井降下祥云一朵,内隐切末扮无量寿如来脚登法轮,轮四围安“万寿”字,下托莲花软座。俱已祥云拢护,不露。左右四天井下祥云四朵,内隐轮如中间样式。众揭谛、罗汉、天女、韦驮弥勒佛分别从福台、禄台和仙楼上戏台,同唱:“妙喜飞来,看琉璃绀盖,万顷彩霞翔凤凰。宝相中藏,这个中全是祥和酝酿。五天井收祥云罩,露无量寿如来像并四轮。”如来说:“宝地宏金界,珠林见佛光。西方无量寿,静看法轮张。今日诸天佛祖作一法轮悠久吉祥盛会,专为祝当今圣主亿万岁,绵绵益算,转转无穷也。”遂转动法轮。宝盖中现“万寿无疆”四字切末,如来等佛唱赞祝福之语。如来又命诸佛祖年年此日同庆法会。众佛念:“阿弥陀佛,万寿无疆。”剧末众同唱:“跻春台,丽青阳,旃檀到处总留香。妙音梵奏,拂仙风长祝明光。”
撰稿人:白伯缟

法轮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团场

团场:当天最后演出的一出戏,俗名压轴子。

皇帝登基承应

皇帝登基承应剧目有《福寿征祥》、《韶护九成》、《万福云集》、《万载同春》、《年年康泰》、《寿山呈瑞》、《喜溢圜区》、《平安如意》、《南极增辉》、《丰乐秋登》、《福寿双喜》、《万国嵩呼》、《四海升平》等。

皇帝万寿圣诞承应

皇帝万寿圣诞承应:皇帝万寿圣诞承应剧目有《福禄寿》、《九九大庆》(大戏)、《青牛独驾》、《环中九九》、《寿庆万年》、《山灵应瑞》、《益金阶恭祝无疆》、《群仙祝寿》、《百福骈臻》等。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切末

即“砌末”,是元杂剧剧情中所用的演具,相当于道具。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韦驮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仙楼

建筑的室内以木装修隔成二层阁楼,一般作为供奉神佛的处所,故称仙楼。也可用于其它用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与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观世音宝冠上带有阿弥陀佛是身份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