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戏本包括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乐部据小说名著改编的连台本戏,以及乐部所编“月令承应戏”、“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大戏”、“承应灯戏”等。
最早的戏本是顺治年间教坊司时期遗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康熙至道光南府时期及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升平署时期抄写的。其演出形式是昆腔和弋腔。昆弋戏本之外,还有一部分“乱弹”戏本和“梆子腔”戏本,这些戏是泛指昆弋以外的“时剧”、“吹腔”、“梆子腔”和“西皮二黄”等腔,又称为“侉腔”。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戏本包括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乐部据小说名著改编的连台本戏,以及乐部所编“月令承应戏”、“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大戏”、“承应灯戏”等。
最早的戏本是顺治年间教坊司时期遗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康熙至道光南府时期及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升平署时期抄写的。其演出形式是昆腔和弋腔。昆弋戏本之外,还有一部分“乱弹”戏本和“梆子腔”戏本,这些戏是泛指昆弋以外的“时剧”、“吹腔”、“梆子腔”和“西皮二黄”等腔,又称为“侉腔”。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戏本包括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乐部据小说名著改编的连台本戏,以及乐部所编“月令承应戏”、“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大戏”、“承应灯戏”等。
最早的戏本是顺治年间教坊司时期遗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康熙至道光南府时期及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升平署时期抄写的。其演出形式是昆腔和弋腔。昆弋戏本之外,还有一部分“乱弹”戏本和“梆子腔”戏本,这些戏是泛指昆弋以外的“时剧”、“吹腔”、“梆子腔”和“西皮二黄”等腔,又称为“侉腔”。
每出戏有6种用途的本子:即恭楷精写、专供帝后阅看的“安殿本”,专供排演人员使用的“总本”,记录戏中某角色单词的“单头本”,记录戏中角色歌唱、唱词、音符和节奏等的“曲谱”,记录戏中人物身段、武打等表演提示和舞台调度等的“排场”、“串头”,记录演出角色出场顺序等的“提纲”,后者专供舞台监督等人员使用。
这些戏本反映了清代300年间民间和宫中戏曲舞台上陆续演过的戏目,是一份比较全面系统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
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处 | 时间 |
---|---|---|---|
《谈清代内府的铜活字印书》 | 翁连溪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2003年3期 |
《〈西京杂记〉中的汉代科技史料》 | 韩晋芳,罗见今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2003年3期 |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1辑)后记》 | 朱家溍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2003年1期 |
《〈嘉兴藏〉与明清之际历史研究》 | 李学勤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2003年1期 |
《故宫藏抄本书选介》(一) | 陈芳 | 《紫禁城》 | 2002年9月 |
《观海堂藏书与日本汉文典籍的回传》 | 《紫禁城》 | 2002年9月 | |
《乾隆御笔写经两种》 | 李卫东 | 《紫禁城》 | 2002年4期 |
《故宫藏抄本书选介》(二) | 顾书 | 《紫禁城》 | 2002年4期 |
《嘉庆殿本〈大清会典图〉——稀见的古籍装帧及版刻形式》 | 翁连溪 | 《紫禁城》 | 2002年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