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祥开》(曲谱本)
《万寿祥开》(曲谱本)封面
《万寿祥开》(曲谱本)第一出曲谱
【《万寿祥开》(曲谱本)】
戏485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万寿祥开》(曲谱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朱墨抄本,昆腔。朱墨句读。唱词旁附注曲谱。开本23.2×14.6cm。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曾承应此剧。1册。
  《万寿祥开》为皇帝万寿圣诞承应剧目和皇太后万寿承应剧目,分十二出。写恭逢圣主万寿圣诞,诸神仙佛届时前往庆贺。四大天王足下踏踩的八怪为瞻仰皇家盛典,冒充神仙,抢夺玉璋,被拘禁灵鹫山。诸神仙佛聚齐,布献嘉祥。太上老君命众仙将玉璋合撰成图,祝圣天子万寿无疆
  《万寿祥开》曲谱本记载全剧唱词,唱词旁附注工尺谱。各唱段均未注唱者名。全剧所用曲牌:一出:〔万年欢〕、〔普天乐〕、〔喜春来〕、〔道合〕、〔庆馀〕;三出:〔上春花〕、〔急三枪〕;四出:〔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上京马〕、〔凤鸾吟〕、〔贤圣吉〕、〔贺圣朝〕、〔庆馀〕;五出:〔新水令〕、〔步步娇〕、〔江儿水〕、〔雁儿落代得胜令〕、〔侥侥令〕、〔收江南〕;六出:〔滴溜子〕、〔侍香金童〕、〔传言玉女〕、〔月里嫦娥〕;八出:〔看花回〕、〔庆馀〕;十出:〔太平年〕、〔迎仙客〕、〔太平令〕、〔小团圆〕、〔好孩儿〕、〔又一体〕。各出唱词不再赘述。
  《开团场节令等总目录》、《节令宴戏大戏轴子目录》和《中国剧目辞典》著录。
撰稿人:白『0126』皛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曲谱本

曲谱本又称曲谱,记录一出戏中所有角色的唱词,旁注音符和节奏,主要供乐师练习使用。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皇帝万寿圣诞承应

皇帝万寿圣诞承应:皇帝万寿圣诞承应剧目有《福禄寿》、《九九大庆》(大戏)、《青牛独驾》、《环中九九》、《寿庆万年》、《山灵应瑞》、《益金阶恭祝无疆》、《群仙祝寿》、《百福骈臻》等。

四大天王

民间称四大金刚,即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托宝塔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工尺谱

工尺谱:中国传统记谱方法之一,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隋唐时已有。清昇平署剧本用工尺谱记谱,上、尺、工、凡、六、五、乙标写七声。高八度则各音加人字旁。低八度各音情况分两种:上、尺、工、凡均最末一笔画加小撇,六、五、乙分别改用合、四、一代替原字。

花回

四方连续图案最小单位的完整纹样。

团场

团场:当天最后演出的一出戏,俗名压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