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洞》(曲谱本)
《火云洞》(曲谱本) 封面
《火云洞》(曲谱本) 内页
【《火云洞》(曲谱本) 】
  《火云洞》(曲谱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抄本。开本24×14.5cm。唱词旁附注曲谱。单出戏,1册。
  《火云洞》系由《西游记》故事改编。内容为唐僧师徒取经过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妖)为吃唐僧肉,将自己吊在树上呼救。唐僧和八戒受骗被捉。悟空化作红孩妖的父亲牛魔王入魔洞,经不住红孩妖的盘诘,显出本相,不能胜红孩布下的火云阵。最终观音大士收服红孩妖为徒,更名善才,救出唐僧。京剧《火云洞》又名《红孩儿》。事见《西游记》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和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清张照《升平宝筏》传奇第五本有火云洞事。
  剧本为《火云洞》曲谱本,记剧中角色红孩妖、唐僧、悟空、观音大士的唱词,且唱词旁附注曲谱。全剧的曲牌有〔宫调北风入松〕、〔宫调豆芽黄〕、〔石竹子〕、〔揭拍煞〕、〔山坡羊〕、〔江儿水〕、〔月上海棠〕、〔玉胞肚〕、〔川拨掉〕、〔尾〕、〔粉孩儿〕、〔红芍药〕、〔耍孩儿〕、〔粉蝶儿〕、〔好事近〕、〔煞尾〕、〔太师引〕、〔驻马听〕、〔前腔〕、〔锁南枝〕、〔宫调八仙会逢业〕、〔尾声〕、〔斗鹌鹑〕、〔柳莺曲〕、〔煞尾〕、〔销金帐〕、〔锦法经〕、〔尾〕。其中除曲谱外,亦记些简单串头方面的内容,如“八将上,点将,粗,水龙吟、众引红孩妖上”,“唐僧上,唱”等等。
  《中国剧目辞典》著录。
撰稿人:白『0126』皛

曲谱本

曲谱本又称曲谱,记录一出戏中所有角色的唱词,旁注音符和节奏,主要供乐师练习使用。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京剧

京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京剧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次合流:秦徽合流与徽汉合流。徽班自乾隆年间进京后,以唱二黄调为主,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黄、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秦腔班的演员有些加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汉调的西皮调与二黄调第二次合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出现一番新的气象,领班的主要演员由旦角变为生角,剧目以老生为主,唱、做并重。

张照

张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天瓶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法家和戏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预修《大清会典》。乾隆元年(1736年)以挟私误军罪等廷议当斩,被乾隆帝特赦。历任武英殿修书处行走、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等职。资学明敏,工诗善文,精音乐、绘画、书法。书法初学董其昌,中年出入颜、米,为“馆阁体”书法代表者。乾隆初年所谓的“御书”匾额和书画题跋多由他代笔。奉旨与允禄主持续修康熙朝音乐著作《律吕正义》,撰拟文庙乐章,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等宫廷戏曲剧本。参加编撰宫廷书画著录《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书法汇刻有《天瓶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丧途中在徐州病亡。谥“文敏”。

传奇

传奇: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唐传奇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等也有称为传奇的。2.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宫调

中国古代音乐术语。根据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凡以宫为主音的乐曲概称为宫,以商、角、征、羽诸音为主音的乐曲统称为调,二者合称宫调。因此“宫调”就是音调的意思,具有调高和调式双重含义。

海棠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

八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