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三日同乐园承应,道光十一年(1831年)正月十五日正大光明展诗应律承应(辰初开戏,未初二刻五分戏毕),均以此剧作开场戏。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十二日未初二刻慎德堂上排,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正月二十五日慎德堂后院帽儿排,均用此剧。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初一日养心殿酒宴承应戏,有此剧。
本剧系清宫月令承应之上元日承应剧目之一。剧情为:上元节值春生正阳,雪花飘扬,太平景况。神仙张元精和张灵元奉钧旨下降人间,考定善缘,各增福禄。遇女仙紫姑等,因妇女向她们祈祷而下界应对。二张吩咐众女仙“休得假鸱张瞒天撒谎,只要喜溢闺房”。紫姑等在人间各有所主:七姑站在柳枝上,竹姑、苇姑、萁姑、帚姑和针姑则各站竹、苇、萁、帚、针上,而紫姑主玉闺绣房。众妇女在灯市观赏灯轮烟火,又请紫姑神下来,各诉衷情,先“求乐岁穰,鸳鸯永乐芙蓉帐”,再“占儿夫何日青云上,盼紫标黄榜”。
清昇平署抄本《月令承应九十卷》亦载此剧。
《穿戴题纲》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紫姑
相传紫姑姓何名楣,唐朝武则天时人,字丽卿,山东莱阳人。山西寿阳刺史李景害死其夫,占其为妾。李景夫人曹氏嫉恨何楣,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间,趁何楣如厕,将其害死厕中。(《异苑》)武则天听说此事,同情何楣,奉其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节祀之,并迎以扶乩。还有一种说法,即紫姑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吕后砍掉手脚,称作“人彘”,惨死厕中。因“戚”与“七”同音,有的地方又称厕神为“七姑”。紫姑等受人崇奉,尤其受妇女崇拜,并非因主厕事,主要是为占卜祸福荣华诸事。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弋腔
弋腔:又称弋阳腔,戏曲声腔之一。由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而成。弋腔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其唱腔结构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体制,角色行当也承南戏,分生、旦、净、末、丑。其舞台表演,即唱、作、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无管弦伴奏。清代宫廷承应戏系列中弋腔占十分之三。
二刻
此本《隐秀轩集》是崇祯年翻刻本,故称“重校定二刻新版”,它忠实地保存了原刻本的内容。天启二年(1622年)原刻本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正大光明
典出《周易·大壮》,彖曰:“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之卦为乾下震上,因阳爻浸长,盛大获得正位。 典出《周易·履》,彖曰:“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有《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皆谓帝王走上承前启后的光明正道。
展诗应律
展诗应律:位于圆明园绮春园后湖南岸,建于嘉庆六年(1801年),正殿前建有戏台,是帝后节庆赏戏之所。
展诗应律承应
又称召试咏古承应。即清宫廷君臣之间诗词唱和活动期间的戏曲承应。清高宗弘历一生热衷于诗作,喜欢规模较大的君臣联句活动,以显示其才华,并联络君臣感情。联句常常于新年的正月初二日在重华宫或乾清宫的宴会上举行。联句形式一般是仿柏梁体。乾隆年间第一次赐宴联句是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初二日在乾清宫西暖阁举行的。乾隆十一年(1746年)八月在南海瀛台赐王公宗室宴以及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六十年(1795年)两次千叟宴盛典中,也都有联句活动。此外,道光年间也有君臣联句活动。 联句活动期间宴饮赐茶,承应戏剧。展诗应律承应剧本即当时的专题演出剧本。典型剧目如《边臣进石 翰苑献诗》等。
帽儿排
帽儿排:不化妆演出的清唱。
养心殿
承应戏
专为皇帝、皇太后、皇后演出的戏剧,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叫法。
上元
道家解释宇宙分为天、地、水三界,分别以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到北魏时以三官配三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天官诞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地官诞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水官诞辰为下元节。
月令承应
月令承应:宫中逢时按节,如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均要承应戏剧。一年之中的节令戏本约有200多种,各节令均有相应剧本,因时轮换。戏剧内容多与民俗有关,还有粉饰太平、天朝万年之意。
张灵
张灵(生卒年不详),字梦晋,吴(今江苏苏州)人。家境清贫,意欲读书致仕,屡试不第。遂落拓嗜酒,写诗作画排解郁闷心境。擅绘人物、花鸟,间作山水,笔致秀逸,气韵高古。他与画坛“明四家”之一唐寅友善,品评画理、画艺,常贯穿于笔墨酬答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