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庆节》(总本)
《天香庆节》(总本) 封面
《天香庆节》(总本) 第二本
《天香庆节》(总本) 内页
【《天香庆节》(总本) 】
  《天香庆节》(总本),又名《中秋庆节》,上下卷,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抄本。昆弋腔。唱词旁附注朱墨曲谱。半页4行,行18字。抬头行20字。开本23.2cm×14.3cm。朱墨句读。一本十六出。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初八日同乐园承应此剧,名《天香介寿》。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初六日漱芳斋承应此剧前八出,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十五日漱芳斋承应此剧后八出。宣统三年(1911年)宫廷承应此剧,名《天香庆节》。
  本剧为清宫月令承应戏中秋承应剧目之一。剧情为:瑶池仙境恭逢中秋节令,道仙宋无忌和捣霜仙子玉兔太阴元君之命,同往中华献月中丹桂,以备圣主赏玩。途中,捣霜仙子以病为由,潜逃下界。阳精大圣金乌(即踆乌,传说中太阳上的三足乌,瑞鸟,日之精)欲与玉兔成亲,以所盗暹罗国主的夜明珠为聘礼,遣赤兔前往说媒。而玉兔却和赤兔定亲。金乌和赤兔打斗,争夺玉兔。二兔败逃缅甸,将夜明珠献给缅王。暹罗国主拜会缅王,见到所失夜明珠,产生误会。两国反目交兵。宋无忌恭献丹桂毕,找不到玉兔,无法回月宫复命,与金乌追至缅甸。太阳帝君收回金乌,宋无忌收回玉兔。缅甸和暹罗修好,共同上表圣朝,献夜明珠、赤兔和踆乌。
  剧本分上卷八出,下卷八出,共十六出。各出题目:第一出“七政阳光”,第二出“金英表瑞”,第三出“直图好合”,第四出“曲倩良媒”,第五出“冰人自荐”,第六出“荒服来王”,第七出“摄将龙颔”,第八出“闹散鸳帏”,第九出“夺婿角胜”,第十出“衔宝生嫌”,第十一出“挥戈扬威”,第十二出“寻迹追踪”,第十三出“拟续鸾交”,第十四出“空劳凤卜”,第十五出“乌兔归元”,第十六出“天香庆祝”。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白伯缟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弋腔

 弋腔:又称弋阳腔,戏曲声腔之一。由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而成。弋腔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其唱腔结构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体制,角色行当也承南戏,分生、旦、净、末、丑。其舞台表演,即唱、作、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无管弦伴奏。清代宫廷承应戏系列中弋腔占十分之三。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漱芳斋

承应戏

专为皇帝、皇太后、皇后演出的戏剧,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叫法。

月令承应

月令承应:宫中逢时按节,如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均要承应戏剧。一年之中的节令戏本约有200多种,各节令均有相应剧本,因时轮换。戏剧内容多与民俗有关,还有粉饰太平、天朝万年之意。

中秋承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流传广泛的中秋节,自古有赏月和食月饼的习俗。清宫除赏月和食月饼以外,还要祭太阴星君,地点有圆明园的平湖秋月和紫禁城内的养心殿等。是日,由宫殿监率首领太监等设供案,奉神牌,备香烛、斗香、燎炉、拜缛等,陈祭品,皇帝及后、妃、嫔等依序拈香行礼。若在避暑山庄,则在烟波致爽院内摆月供,其中有月饼多种,祭后分赐随行的后、妃、嫔、贵人、阿哥等。南府总管太监率内学首领及太监数人,月供以前诵斋意。祈祷后承应戏剧,剧目有《丹桂飘香  霓裳献舞》、《天街踏月  憨儒拾桂》、《太平胜集》、《广寒法曲》、《会蟾宫》、《祥云捧月》、《天香庆节》、《缄诗催宴》、《会幔亭祝寿》、《草木衔恩》、《金山醉月》、《仙坛奇遇》、《锁院良宵》、《祥云捧月》和《虞庭集福》等。

月令承应戏

又称节令承应戏。清代自乾隆年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阳、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多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内容。剧本主要为张照等词臣所撰。以节令20余种,每种有数出或十余出。至清末已部分失传,剧本也流失很多,所演者仅数十出。如元旦承应《喜朝五位 岁发四时》、《文氏家庆》;立春为《早春朝贺》、《对雪题诗》;上元为《东皇布令》、《敛民锡福》;燕九为《圣母巡行》、《群仙赴会》;花朝为《千春燕喜》、《百花献寿》;浴佛为《六祖讲经》、《长沙求子》;端阳为《奉敕除妖》、《祛邪应节》、《正则成仙》、《鱼家言乐》、《灵符济世》;七夕为《七襄报章》、《仕女乞巧》;中元为《佛旨渡魔》、《魔王答佛》、《迓福迎祥》;中秋为《丹桂飘香》、《霓裳献寿》;重阳为《九华品菊》、《众美飞霞》、《江州送酒》、《东篱啸傲》;颁朔为《花甲天开》、《鸿禧日永》;冬至为《太仆陈仪》、《金吾勘箭》、《玉女献盆》、《金仙奏乐》;腊日为《仙翁放鹤》、《洛阳赠丹》;祀灶为《太和报最》、《司令锡福》、《蒙正祭灶》;除夕为《金庭奏事》、《锡福通明》、《藏钩家庆》、《瑞应三星》、《升平除岁》、《彩炬祈年》、《贾岛祭诗》、《如愿迎新》等单本戏。

瑶池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

玉兔

《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云:“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哆长跪捣虾蟆丸。”晋傅云《拟天问》(《太平御览》卷四引)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傅云《歌词》(《初学记》卷二九引)云:“兔捣药月间安足道!……。”故世以玉兔为月之代词。

宋无忌

晋张华《博物志》称宋无忌为火怪,该书卷九:“水石之怪为龙罔象,木之怪为躨罔两,土之怪为獖羊,火之怪为宋无忌。”

太阴元君

道教月神,亦称“太阴皇君”,全称“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治洞阴结璘宫。“太阴皇君,月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三足乌

是日之精,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禽。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即三足乌。”今所见汉画像砖常有三足乌。

太阳帝君

太阳帝君为道教日神,全称“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治洞阳郁仪宫。“太阳帝君,日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照临六合,舒和万果”(《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