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瓞绵长》(总本)
《瓜瓞绵长》(总本)封面
《瓜瓞绵长》(总本)第一出
《瓜瓞绵长》(总本)内页
【《瓜瓞绵长》(总本)】
  《瓜瓞绵长》(总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抄本。昆腔。唱词旁附注曲谱。半页6行,行14字左右,小字18字左右。开本28.8cm×26.0cm。墨笔楷书。一本八出。
  此本写作在皇太后四旬大庆前一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二十五日宁寿宫伺候戏,辰初一刻五分开戏,申正一刻十分戏毕,有此剧。
  本剧为清宫皇帝和皇太后万寿圣诞承应剧目之一。写“恭逢当今圣主万寿圣诞”,太上老君召诸仙向神州庆祝,毛遂、方朔均去偷窃广成子的“瓜瓞绵长”仙瓜,互相追索,闹出笑话,诸仙同庆圣寿的故事。戏分八出,每出的标目及内容如下:
  第一出“跻堂祝嘏”:“恭逢当今圣主万寿圣诞”,太上老君召广成子、赤松子、许逊、沈义传谕诸洞仙真,各备方物,俱向神州庆祝。
  第二出“葵藿怀丹”:为了准备拜寿进献之物,惯于偷窃王母仙桃的东方朔和毛遂又聚集一处,向过路传谕的广成子等探问以何物进献。四仙各表寿礼:赤松子献事事如意,许逊献岁岁平安,沈义献百子莲房,广成子献崆峒山千年一熟的仙瓜,名曰:“瓜瓞绵长”。瓜产无数。食之长生不老,且仙瓜无数正应着圣寿无疆。今年从中选十个极大的进献,明年又有极大的,寓意“绵长瓜瓞征祥大,万载千秋福寿加”。仙瓜引起东方和毛遂的觊觎,二仙分手。
  第三出“寿征百耋”:瓜园中蝴蝶飞舞,乃瓜瓞绵长之兆。广成子命众仙童仙女小心看守。
  第四出“瓜实千年”:毛遂先入瓜园,偷去一个大瓜。东方朔再入桃园,正要摘瓜,被已警觉埋伏的众仙童仙女围堵。东方朔用分身术脱险,料到是毛遂偷了瓜,就去找他。
  第五出“争添寿算”:东方朔偷偷尾随得意洋洋的毛遂回府。毛遂将瓜交仙童隐藏,再到碧霞洞王仙师处借五彩玛瑙盘,作为盛装仙瓜的器皿,临行嘱咐不要将瓜交与他人。洞外偷听的东方朔变作毛遂的样子,叫开洞门,骗走仙瓜。毛遂行至半途心动神摇,唯恐仙瓜有失,急急回府,发现仙童已然失手,急急追赶东方朔。
  第六出“竞献遐龄”:广成子寻找东方朔欲质问偷瓜之事。毛遂从沈义口中得知东方朔已出洞,进献之物珍藏洞中,就变作东方朔的样子,前去骗仙瓜,被广成子抓住,索讨仙瓜。为了辩解自己不是东方朔,毛遂变回原身。广成子挟迫毛遂共同寻找东方朔。
  第七出“欢腾抃舞”:东方朔在洞中演练到了御筵,将仙瓜恭恭敬敬顶在头上,说“方外野仙东方朔恭进仙瓜,愿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毛遂先于广成子进洞,二仙互相责备。毛遂恳求东方朔承担偷瓜之事,被迫下跪磕头认东方朔为长辈。东方朔出洞见广成子,既不承认偷瓜,又因毛遂从中阻拦,无法供出真相。广成子看出是二仙合谋,三仙开战。赤松子赶来劝和,认为各抱葵诚,其情可恕,要东方朔将瓜还广成子。三仙和好。
  第八出“瓜瓞绵长”:金母率诸洞仙真聚齐万寿山朝贺,众仙齐歌“万寿无疆之曲”,合演“瓜瓞绵长之舞”,恭祝皇太后万寿。蝴蝶飞舞,五色祥云结成“瓜瓞绵长”四字,应当今度曲之兆,正是“江山万代绵绵久,寿美无疆万万年”。
  清抄本《九九大庆十卷》亦载此剧。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白伯缟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宁寿宫

皇太后万寿圣诞承应

皇太后寿辰日承应戏剧,其剧目有《云日增辉 人天普庆》、《芝眉介寿》、《宝塔凌空》、《三元百福》、《添筹称庆》、《福寿双喜》、《喜溢环区》、《五福五代》、《虞庭集福》、《佛国祝寿》、《甲子图》、《比寿图》、《八仙庆寿》、《长生祝寿》、《祥芝迎寿》、《灵仙祝寿》、《群仙祝寿》、《万寿同春》、《日月迎祥》、《人天普庆》、《万寿祥开》、《万寿长生》、《河清海宴》、《尧天雅奏》、《韶护九成》、《万花向荣 御苑献瑞》、《慈容衍庆 蝠现瓶开》、《福禄寿》、《寿山福海》、《祝福呈祥》、《太平祥瑞》等。

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史记》和《汉书》有传。汉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以善辞赋、巧词令、诙谐滑稽、语锋机智幽默而闻名,《汉书》称他为“滑稽之雄”。约东汉末年,民间奉其为仙。据《旧小说·甲集一·东方朔传》载,东方朔在世时曾对人说,天下知其底细者唯大王公一人。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召大王公询问,大王公说不知。帝问大王公有何擅长,答曰观星。帝又问诸星是否皆在,大王公回答说诸星俱在,唯独岁星失踪18年后复现。于是武帝长叹道,东方朔在帝身边18年,却不知其为岁星。

方朔

方朔(生卒年不详),清代人,字小东,安徽怀宁人。官同知。长白花松岑、法可盦并重其才,延为上客。善骈文,工篆、隶书,学张迁碑及孔庙三碑。又能作细书,五寸之砚,一尺之笺,皆可缩写千余字汉碑一通。

广成子

广成子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崆峒山石室。黄帝曾访问他。见晋葛洪撰《神仙传•广成子》。

千秋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九九大庆

帝、后生日所演庆寿之戏。皇帝万寿、太后圣寿日,演戏要连续数日乃至十数日。剧本有《九如颂歌》、《万卉呈祥》、《群仙祝寿》、《百福骈臻》等。遇帝后整寿如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更要举行大规模庆祝。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