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皇帝大婚承应此剧。
本剧为清宫万寿圣诞承应及皇帝大婚承应剧目之一。写“恭逢皇太后万寿圣诞”,众神仙“各献葵诚”,争执祥瑞,末由天福执福牒,钟馗以宝瓶集福,众神齐向神京献福的故事。戏分为十二出,每出标目及内容如下:
第一出“清平洪福”:“圣皇有道,长发其祥。”四值功曹符官奉上帝勅旨,传谕文昌帝君、赐福天官、东华帝君、西池金母前往神州庆祝。
第二出“敛时五福”:福德星君受赐福天官相邀,议定恭献箕畴五福,外出集福。
第三出“丰年佈福”:四季农神奉上帝旨,向神京祝寿,将百谷嘉种遍布人间,预兆来年丰登之瑞。万花仙子率领群芳,处处舒香散彩,装扮锦绣江山。
第四出“文明盛福”:当今圣皇治世,文昌帝君前往献玉笈宝书。东方朔、李铁拐、天寿星一处吃酒,共同商议呈献宝物。由天寿星约天福、天禄二星献瑞,东方朔约木公,李铁拐寻云房公,大家共同献宝物。
第五出“百子祥福”:碧霞元君和大慈圣母衍螽斯之庆麟祉之祥,献“百子千祥之舞”。
第六出“三星祝福”:天寿和天禄二星为祝无疆寿,来邀福德星,议定届时同往彤庭庆贺。
第七出“万方集福”:朝天祝寿,群真各尽其诚,各展其能。张果老和韦夫人向钟馗借集福宝瓶。毛遂和东方朔牵了张果老的驴去骗瓶。
第八出“聿怀多福”:十二个假张果老向钟馗借宝瓶,钟馗、小妹和韦夫人不能辨真伪,要拿他们去见东华帝君。李铁拐还原助张果老借来宝瓶。又变钟小妹从韦夫人处偷了宝瓶。
第九出“来仪景福”:毛遂从李铁拐处偷了宝瓶,钟馗又夺回宝瓶。李铁拐又变作钟小妹骗得宝瓶。
第十出“千禄百福”:东方朔之妻细君变张果老之妻韦氏骗得福牒。集福使者从李铁拐手夺得宝瓶,从细君手夺得福牒。
第十一出“攸同万福”:众仙夺宝,均未得手,互相埋怨。天寿、天禄告知众仙,福牒在天福星君处,宝瓶由钟馗集福。
第十二出“无疆寿福”:天官大帝会同福禄寿三星及张果老、韦夫人、东方朔、细君、钟馗、钟小妹、毛遂众神仙,同诣神京献福。御筵前,众神仙诸福童舞显箕畴五福 ,歌奏元音福牒,合唱:“庆无疆欣舞抃,九五福箕畴敷衍,向日葵心祝万年。”
清抄本《演剧十三种不分卷》亦载此剧。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南府
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约设于康熙年间,府址在皇城内(今南长街南口以西)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级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乾隆年间民籍艺人增多,均在南府和景山官学,习惯上统称南府学生。景山只设外学、钱粮处和档案房。嘉庆年间革退部分民籍学生。道光三年(1823年)将南府和景山合并,进行了大的改组和裁减。道光七年(1827年),革去全部外学,十番学并入中和乐,改南府为升平署。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四值功曹
四值功曹是道教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位小神,考记功劳簿并作为护法神。凡人间上达“天廷”的表文,焚烧后也是由四值功曹呈送。
文昌
又名“文曲星”、“文星”。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元延祐三年(1361年),道教所奉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梓潼帝君被加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即“文昌帝君”,后两者遂合而为一。
天官
天官: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又称东皇公,亦作东王公、木公、东木公、东华真人等。神话中的仙人,掌管男仙名籍。与西王母对称。晋葛洪《抱朴子•登陟》:“称东王父者,麋也;西王母者,鹿也”。
西池金母
西池金母即西王母,神话中的女仙人,居于瑶池,长生不老。
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史记》和《汉书》有传。汉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以善辞赋、巧词令、诙谐滑稽、语锋机智幽默而闻名,《汉书》称他为“滑稽之雄”。约东汉末年,民间奉其为仙。据《旧小说·甲集一·东方朔传》载,东方朔在世时曾对人说,天下知其底细者唯大王公一人。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召大王公询问,大王公说不知。帝问大王公有何擅长,答曰观星。帝又问诸星是否皆在,大王公回答说诸星俱在,唯独岁星失踪18年后复现。于是武帝长叹道,东方朔在帝身边18年,却不知其为岁星。
方朔
方朔(生卒年不详),清代人,字小东,安徽怀宁人。官同知。长白花松岑、法可盦并重其才,延为上客。善骈文,工篆、隶书,学张迁碑及孔庙三碑。又能作细书,五寸之砚,一尺之笺,皆可缩写千余字汉碑一通。
李铁拐
八仙之首。传说他姓李,名玄,学道于太上老君。得道之后,灵魂可以离躯体而神游。随身携带一葫芦法器,神通广大,具有喜剧色彩。
寿星
即老人星,人们常把其塑成头部长而隆起的老人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螽斯
螽斯:虫名,寓意后妃之间和睦相处,皇室子孙众多。
福星
福星对应天上的岁星,即木星,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赠幸福。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