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雅颂》(总本)
《升平雅颂》(总本)封面
《升平雅颂》(总本)第一出
《升平雅颂》(总本)内页
【《升平雅颂》(总本)】
  《升平雅颂》(总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昇平署朱墨抄本。昆腔。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同。抬头行22字。一本八出。开本25.1cm×16.4cm。墨笔楷书,朱墨句读。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二十二日宁寿宫承应戏,有大人看戏,有此剧。
  本剧为清宫皇帝和皇太后万寿圣诞承应剧目之一。写“恭逢当今圣主六旬大庆”,金母命八仙作领袖御筵拜寿,其中铁拐李不满意自己的身体而先后偷换他仙躯壳,后醒悟的故事。戏分八出,每出的标目及内容如下:
  第一出“李白嘲容”:“恭逢当今圣主六旬大庆”,金母大排瑶池宴,命八仙等做领袖,去邀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和三山八岛九屿十洲的真仙,都向御筵恭祝。八仙尽醉而归。李白见太平盛世,雍熙景象,斟酒畅饮,已备新酿万岁长春酒一瓶,将来呈献御筵。铁拐李因宴会上多饮了几盅,从云层冲到地上。他告诉李白自己是进献御筵的领袖,要李白向他磕头。李白嘲笑铁拐李蓬头垢面,袒肩跛足,如何做得领袖,说得铁拐李气忿而去,李白又追去陪礼。
  第二出“拐仙照镜”:铁拐李回洞照镜子,也觉自己丑陋,遂去山涧取水洗脸。莫月鼎、陈泥丸二仙登门拜访,拐仙又征求二仙的看法,二仙也说难看。李白来陪礼。拐仙听从李白的劝告,离洞换躯壳。
  第三出“更躯换壳”:裴航、云英携筐荷锄采药。青鸟传书,云翘夫人请云英商议圣主六旬大庆之事,云英赴云翘处。裴航倚山趺坐,默运元神,叩问金母朝觐事宜。元神上天。拐仙寻见裴航,发现其已然元神出壳,趁机钻如躯壳,速回洞府。裴航元神回来只见铁拐李的形骸,猜出其中原因,因拐仙乃玉仙上真,今年又是朝天的领袖,裴航不过是岩穴散仙,乐得钻入拐仙躯壳。又恐云英回来不肯厮认,遂到刘刚姨丈处说明此事。
  第四出“蹑迹求原”:汉钟离等七仙几日不见拐仙,来洞府探望,铁拐李(裴航躯壳)称自己是铁拐李,并说出其中原因。七仙因铁拐李身体是裴航原身,不再承认他是八仙之一。铁拐李(裴航躯壳)又听从李白的劝告,寻裴航(铁拐李躯壳)交换。双方元神出躯壳才能交换。裴航(铁拐李躯壳)不愿换回原身,待铁拐李(裴航躯壳)趺坐欲出元神,他又跑掉了。
  第五出“诧形殴拒”:裴航(铁拐李躯壳)到刘刚、云翘夫妇及云英处,遭云翘、云英驱逐,后刘刚回洞,问明事情原因,接纳裴航(铁拐李躯壳),共同打跑寻上门的铁拐李(裴航躯壳)。
  第六出“盗质空虚”:赤松子大仙在昆仑山石室神游玄圃。铁拐李(裴航躯壳)往昆仑请金母帮助,途经石室,趁赤松子弟子不加防备,进入赤松子躯壳,将裴航躯壳丢在室中。赤松子元神归来,不料进入裴航躯壳,遂找裴航问罪,发现裴航已经附铁拐李身体,命裴航(铁拐李躯壳)等与自己去找铁拐李(赤松子躯壳)质对。
  第七出“魔逐心生”:铁拐李(赤松子躯壳)拒绝还赤松子躯壳,败逃。遇罗刹女率众魔神求他挈带,往神州叩祝圣主六旬大庆。他遂骗罗刹女等抵挡裴航(赤松子魂)等。
  第八出“悟因圣化”:钟离等因铁拐李久久不归,唯恐误拜寿事,禀报金母。铁拐李等与赤松子等也争斗至金母处。罗刹女等一见金母,暗暗退走。金母命赤松子原谅铁拐李:因圣主仁恩,化及方外,以致他感德之心,做出这场事来。金母责备铁拐李:“一时迷钝,以村俏为凭扰乱其心。”铁拐李醒悟知罪。金母又命裴航也不必计较,三仙各运元神,复归本壳。拐仙向二仙奉揖陪礼。三仙和好。金母率众仙御筵前各执蟠桃献舞叩祝,剧末众唱词云:“祝吾皇福寿如山海,遍寰区臣民仰赖,宝祚绵绵亿万载。”
  清抄本《九九大庆十卷》亦载此剧。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白伯缟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宁寿宫

承应戏

专为皇帝、皇太后、皇后演出的戏剧,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叫法。

皇太后万寿圣诞承应

皇太后寿辰日承应戏剧,其剧目有《云日增辉 人天普庆》、《芝眉介寿》、《宝塔凌空》、《三元百福》、《添筹称庆》、《福寿双喜》、《喜溢环区》、《五福五代》、《虞庭集福》、《佛国祝寿》、《甲子图》、《比寿图》、《八仙庆寿》、《长生祝寿》、《祥芝迎寿》、《灵仙祝寿》、《群仙祝寿》、《万寿同春》、《日月迎祥》、《人天普庆》、《万寿祥开》、《万寿长生》、《河清海宴》、《尧天雅奏》、《韶护九成》、《万花向荣 御苑献瑞》、《慈容衍庆 蝠现瓶开》、《福禄寿》、《寿山福海》、《祝福呈祥》、《太平祥瑞》等。

八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一字长庚,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因荐召翰林供奉,遭谗出京。游历江湖,纵情诗酒。以后坐永王之乱流夜郎,中途遇赦,还依族叔李阳冰,后以病卒。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亦擅书,他的诗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被世人称为“诗仙”。诗文收入《李太白集》。

瑶池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

石室

邱崧,字石室,清江苏常熟布衣。工诗画。

九九大庆

帝、后生日所演庆寿之戏。皇帝万寿、太后圣寿日,演戏要连续数日乃至十数日。剧本有《九如颂歌》、《万卉呈祥》、《群仙祝寿》、《百福骈臻》等。遇帝后整寿如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更要举行大规模庆祝。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