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呈祥》(总本)
《百子呈祥》(总本)封面
《百子呈祥》(总本)目录、第一出
《百子呈祥》(总本)内页之一
《百子呈祥》(总本)内页之二
【《百子呈祥》(总本)】
  《百子呈祥》(总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南府朱墨抄本。昆弋腔。唱词旁附注曲谱。半页8行,行14至16字,小字20字不等。抬头行19字。开本29.7cm×25.5cm。朱墨句读。一本八出。书衣正面加注“光绪十五年正月重排准写十二刻”字。
  清道光四年(1824年)五月十七日皇后千秋同乐园承应,辰初二刻五分开戏,未初三刻十分戏毕,有此剧。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八月十五日同乐园承应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初九日敷春堂承应戏,均以此剧作开场戏。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二十三日宁寿宫承应戏,光绪十五年(1889年)皇帝大婚承应,均有此剧。
  本剧为清宫皇帝万寿和皇帝大婚礼成承应剧目之一。写“恭逢皇上大婚礼成”,颛顼之元孙篯铿(彭祖)挑选一百个子孙,新制万寿词,曲名《百子呈祥》,与诸神佛释嫌和好,同往皇朝庆贺的故事。戏分为八出,每出标目及内容如下:
  第一出“灵宵勅谕”:“当今圣主功在履仁,化由立德,天膺繁祉,治洽遐方,卜昌运之无疆”,“恭逢当今圣主万寿圣诞”(此句或为“恭逢皇上大婚礼成”),玉帝有旨,诏灵霄金阙通殿外侍卫诸神前往西请我佛如来,并诸天佛祖,诸大菩萨、阿罗汉、大尊者、大禅师,至期同往神州庆贺。
  第二出“彭祖庆贺”:颛顼之元孙篯铿(彭祖)挑选一百个子孙,又新制一曲万寿词,曲名《百子呈祥》,前往皇朝庆贺。
  第三出“婴童夺宝”:“恭逢当今圣主万寿圣诞”(此句或为“恭逢皇上大婚礼成”),诸神仙也前往庆贺,阴长生备寿礼白雉、石芝、碧奈花和万寿歌词等,遣门下四童,先往万寿山恭候。路遇百子。双方因互看对方礼物,产生矛盾。百子打败四童,夺去寿礼。四子求救王抱台仙子座下语花和锦桥仙子座下玉香。
  第四出“金仙奋臂”:安期生等六仙人受托向百子讨还宝物,百子不还,双方混战。仙人败。
  第五出“代代百子”:弥勒尊者的司磬黄眉童子向百子讨还宝物,也被打败。他掷出乾坤宝袋,将混战中的石图和婴童吸收入袋。
  第六出“跻跻群真”:篯铿(彭祖)等众神听败逃的福儿、寿儿等述说失败的经过,决定向黄眉童讨还众孙。
  第七出“偕行获瑞”:黄眉童和安期生等在山凹里寻找到所失四宝。籛铿和黄眉童两行相遇,黄眉童不放百子,双方再战。
  第八出“干戈较胜”:弥勒前往庆贺万寿圣诞,遇交战双方,弄明真相。黄眉童释放百子,双方释嫌和好,共往神州贡献。御筵前,演《百子呈祥》歌舞。诸神佛同唱:“效封人三贺多钦敬,呈祥百子拜彤庭,同贺吾皇万万龄。”
  清抄本《演剧十三种不分卷》亦载此剧。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白伯缟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南府

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约设于康熙年间,府址在皇城内(今南长街南口以西)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级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乾隆年间民籍艺人增多,均在南府和景山官学,习惯上统称南府学生。景山只设外学、钱粮处和档案房。嘉庆年间革退部分民籍学生。道光三年(1823年)将南府和景山合并,进行了大的改组和裁减。道光七年(1827年),革去全部外学,十番学并入中和乐,改南府为升平署。

弋腔

 弋腔:又称弋阳腔,戏曲声腔之一。由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而成。弋腔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其唱腔结构来自南戏的曲牌联套体制,角色行当也承南戏,分生、旦、净、末、丑。其舞台表演,即唱、作、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无管弦伴奏。清代宫廷承应戏系列中弋腔占十分之三。

书衣

书衣,也称作书皮或封皮。在书册装订时另用空白纸张(一般用棉连纸,染成磁青、米色或天蓝色)加在书册前后,作为保护书的外壳,比作书的衣服,故名。历代官书的书衣多用黄、红、蓝、紫等色的绢绫做成。清代修《四库全书》,对其书衣更匠心独具,别开生面,以青、红、蓝、灰四种来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标志经、史、子、集四库,这种做法,实开清代晚期和近代书籍封面绘画等装帧设计的先声。

二刻

此本《隐秀轩集》是崇祯年翻刻本,故称“重校定二刻新版”,它忠实地保存了原刻本的内容。天启二年(1622年)原刻本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

千秋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承应戏

专为皇帝、皇太后、皇后演出的戏剧,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叫法。

宁寿宫

皇帝大婚礼成承应

清代皇帝大婚时的承应戏剧,其剧目有:《列宿遥临 双星永庆》、《百子呈祥》、《吉曜承欢》、《螽斯衍庆》、《百福骈臻》等。

颛顼

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号高阳氏。系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彭祖

彭祖为传说中的人物,因封于彭,故称。其人善养生,会导气引体之养生术,活到八百岁。见刘向《列仙传•彭祖》。

金阙

此处指皇帝的宫阙。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安期生

安期生,秦汉间齐人,一说琅琊阜乡人。传说他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说,后到东海边卖药。秦始皇东游,与他交谈三天三夜,赐给他金璧数千万。但他没有接受,留下一封信及一双赤玉舄后,就遁迹了。后来秦始皇派遣使者到大海中去找他,还没有到蓬莱,因风浪太大而返回。一说安期生与蒯通友善。后来的方士、道家称其为居于海上的神仙。见《史记•乐毅传》、《史记•封禅书)》、《汉书•蒯通传》、《列仙传》等。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