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四体阿利噶利字》】

《御制四体阿利噶利字》,不分卷,清佚名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武英殿刻本,一册。版框25.6cm×13.1cm。
此书是梵、藏、蒙、满合璧语音辞书,收字母、音节字、词等。首列梵文词语,下依次列藏文阿利噶利字、蒙文阿利噶利字,后人在蒙文旁加写满文阿利噶利字,变成四体合璧本。所谓的阿利噶利,是藏语音译借词,意为元音、辅音。
清入关后孝庄太后下令编译蒙文佛经,康熙年开始又以满文翻译佛经,至乾隆年编译四体合璧佛经,早期的满文佛经都借用蒙文佛教名词,为准确无误地拼写梵语和藏语的佛教名词,乾隆敕修此书。
此书是梵、藏、蒙、满合璧语音辞书,收字母、音节字、词等。首列梵文词语,下依次列藏文阿利噶利字、蒙文阿利噶利字,后人在蒙文旁加写满文阿利噶利字,变成四体合璧本。所谓的阿利噶利,是藏语音译借词,意为元音、辅音。
清入关后孝庄太后下令编译蒙文佛经,康熙年开始又以满文翻译佛经,至乾隆年编译四体合璧佛经,早期的满文佛经都借用蒙文佛教名词,为准确无误地拼写梵语和藏语的佛教名词,乾隆敕修此书。
撰稿人:春花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梵文
亦称“梵字”、“梵语“、“梵书”,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其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