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
《钦定辽史语解》封面
《钦定辽史语解》内页
《钦定金史语解》封面
《钦定金史语解》内页
《钦定元史语解》封面
《钦定元史语解》内页
【《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
  《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三种,清高宗弘历敕撰,清道光四年(1824年)武英殿刻本,十八册。版框14.6cm×21.4cm。
  是书为满汉合璧辞典,选录了辽、金、元三朝史书中人名、地名、官名,并加上了注音、注释。正文首行列满文词语,其下标汉文三合切音字,次行列汉文译词,其下列汉文注解,主要解说词语的来源、词义以及在《辽史》、《金史》或《元史》中所出现的卷次及不同转写法等。因编纂该三朝史书的臣僚们不懂这些民族语言,因此其中由汉字来转写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卷册中不完全统一,为此乾隆帝特谕校正这些词语,敕修此书。由“钦定辽史语解”、“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元史语解”等三部分组成,各朝均分君名、后妃、皇子、公主、宫卫、军名、部族等若干类,约收6689条词语。书中以索伦语正《辽史》中契丹语音译借词的音韵,以蒙古语正《元史》中蒙语音译借词的音韵,以满语正《金史》中女真语音译借词的音韵。
  该书对研究辽、金、元三朝历史以及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均有重要价值。该书后收入《四库全书》

撰稿人:春花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女真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12-13世纪时,曾建立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的金朝,15、16世纪时以不同的姓氏分散生活于中国东北,后由努尔哈赤统一,由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女真族

满族的前身。其源系先秦之肃慎,唐代称黑水靺鞨,五代(907--960年)始名女真,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末(1115年)建立金政权,后为蒙古所灭,明代被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属明政府管辖。17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三部,建立金国地方政权。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经济政治有所发展,原来的族名女真、女直,或称诸申、珠申等,皇太极以为不妥,遂决定自清天聪九年(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为满族。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