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书是满汉合璧语音辞书,乾隆帝为规范满蒙语人名、地名,敕令军机处翻书房编纂此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满文十二字头”、“切音单字”、“切音双字”等,主要表述满文音节字及汉文对音字或切音字。其“满文十二字头”部分为满文十二字头下列汉文对音字,并标注声调。“切音单字”部分含99条满文切音单字,下列其同音汉字。“切音双字”部分含17条满文切音双字,下列汉文二合切音字。第二部分为满汉文对照地名,收盛京、吉林、黑龙江、扎萨克、喀尔喀、青海、甘肃、新疆等143条地名。书中统一了满汉文译音标准,是研究满语言学不可缺少的资料。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翻书房
清代负责满、汉文字互译的机构,雍乾之际开设,隶属于军机处,由满族军机大臣兼任管理大臣,主持全部事务。设翻译官40人,负责翻译谕旨、起居注、经筵时皇帝的书论和经论、册文、敕文、祝文、碑文、祭文、御制诗文等,并拟定满文音义的标准,增添满语词汇。宣统三年(1911年)改隶于翰林院。
满文十二字头
有圈点满文字组成的满文音节形式,由元音及元音与辅音相结合编制而成。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巴克什、噶盖等创制无圈点满文字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命著名学者达海等在原有字母上增加圈点,进一步改进了满文字母系统。满文十二字头之第一字头为元音及在所有辅音字母下接续元音字母构成的音节字,共有131个音节,其第二-十二字头的构成规则是在第一字头所有音节下接续“i、r、n、ng、g、s、d、b、o、l、m”等11个辅音字母构成的音节,凡11字头,总计12字头。清代有相当一部分满文辞书是按满文十二字头顺序编排的。
盛京
今辽宁省沈阳市。盛京是清代龙兴之地,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关外建立的最后一座都城。1625年3月,努尔哈赤率众迁都沈阳。随着后金政权在东北势力的发展,盛京都城城垣及皇宫的建筑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努尔哈赤、皇太极死后葬于此地的福陵和昭陵。清入关后,统治者为了使皇室贵胄子弟永记清朝开国创业之艰难并缅怀先祖,定期至盛京恭谒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