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史》是记载孛儿只斤氏大蒙古国和大元国历史的纪传体著作。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元史》,二年(1369年)开始纂修,三年(1370年)完成了二百一十卷《元史》的刻印工作。主要以《元朝实录》、《经世大典》等为依据,记述了从成吉思汗到元朝灭亡160余年的历史。
满文本《元史本纪》是翻译汉文本《元史》的“本纪”部分而成,是清代最早的满文译刻本之一。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希福等以满文翻译《元史本纪》,至四年(1639年)完稿,顺治元年(1644年)进呈给皇帝,顺治三年(1646年)由内府刊印成册。此书由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幼主阿速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0694』、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等各位皇帝的本纪组成,比较系统地记载了从蒙古族兴起,忽必烈建立元朝,直至元朝灭亡162年间的重要史事。
崇德四年又将满文《元史本纪》译为蒙文,至五年(1640年)完稿,内容与满文本一致。
《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世界满文文献目录》著录。
本纪
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清内府将各朝帝王的《本纪》单独缮写成帙,列架陈设,有彰显和敬承之意。
宋濂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元著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溍。学识渊博,为文简洁明澈,是明初著名文学家。主修《元史》,深得太祖宠信,洪武九年(1376年)67岁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死于夔州。生平著述甚富,有《宋学士文集》。
希福
希福(1589—1652年),姓赫舍里氏,正黄旗满洲人。天命四年(1619年)与兄硕色自哈达投后金,以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被置书房(文馆),赐号巴克什(系汉语“博士”一词的音译,指学者或有学问之人)。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改文馆为内三院,授希福为弘文院大学士,主持以满文译辽、金、元三史,于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完稿。八月谭泰讦其伪传王(多尔衮)言,以构衅乱政被免官,革世职,籍没家产,夺其原管牛录。顺治亲政后复一等轻车都尉,三品世职,仍补授弘文院大学士,旋充修《太宗实录》总裁官,授议政大臣,累进世职至三等子爵。卒谥文简,赠太保。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洲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人。家贫寒,年17父、母、兄相继去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25岁入郭子兴部,与元兵及各路起兵者长年作战。后称吴国公、吴王。1368年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王朝从此开始。
实录
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年),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氏族人,父也速该为尼伦部首领,母诃额仑。铁木真9岁时,其父为仇敌塔塔儿人毒死,所属人众离散,家族衰落,自幼屡遭险难,随母坚苦度日,后投奔克烈部汪汗,收集亡父旧部,势力逐渐强大。性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被蒙古尼伦部拥戴为合罕。最初与扎答阑部札木合等十三部作战失败,后受金朝“札兀忽里”(前锋司令官)封职。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与克烈部汪汗连兵助金打塔塔儿部。后来他充分利用草原上各部之间的复杂矛盾以及与金朝的矛盾扩充势力,先后统一了塔塔儿部、克烈部汪汗、乃蛮等诸部。金泰和元年(1206年)即大汗位,建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征服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诸部,灭西辽,多次入侵西夏,攻打金朝。1227年灭西夏,在归途中病死。谥号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皇太极
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承父业,进一步开创了清王朝的基业。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窝阔台
元太宗窝阔台(1186—1241年),太祖第三子,母光献皇后弘吉剌氏。性宽宏大量,行事慎重。随太祖伐金朝,定西域,灭西夏,受封于今额尔齐斯上游和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1227年,太祖死,即帝位,1229—1241年在位。其间攻高丽,1234年联宋灭金。1236年建和林城,造万安宫,并遣诸皇子继续攻南宋,大举西征扩大领土。1241年于出猎途中因饮酒过度死在行殿。谥号文英皇帝,庙号太宗。
贵由
元定宗贵由(1206—1248年),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太宗时率军攻辽东,并与诸皇子一同西征。1241年太宗死,母后乃马真氏掌权,5年后即帝位,1246—1248年在位。这期间仍然是其母后乃马真氏掌权,法度不一,内外离心,朝政呈衰微之势。1248年病死,谥号简平皇帝,庙号定宗。
蒙哥
元宪宗蒙哥(1208—1259年),太祖孙,拖雷长子,母庄献太后克烈氏。他自幼由太宗抚养,刚明雄毅,沉断寡言,喜好田猎。太宗时与诸皇子一同西征,定宗死后由皇后海迷失掌权,三年后即帝位,1251-1259年在位。其间四处征伐,扩建领土,于1252年命弟忽必烈征大理国,命诸王征高丽;1253年遣弟旭烈兀西征木剌夷(今伊朗)与报达(伊拉克巴格达)哈里发,此外还征印度等;1258年亲征南宋,由于南宋军民顽强反抗,蒙古军队伤亡惨重,蒙哥亦受伤,次年死于军中。谥号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太祖孙,拖雷子,宪宗第四弟,母庄献太后克烈氏。度量宏广,知人善任,信用儒术。宪宗时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奉命征云南大理。宪宗八年(1258年)随宪宗蒙哥征南宋,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与南宋约和,领兵北返。他废除了由贵族代表会议选汗的制度,在跟随他的部分首领的拥戴下,即大汗位,1260-1294年在位。此期间迁都燕京,改国号为元,改革官制,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生产得以恢复发展。定国后发动灭宋战争,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此外又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等邻国,均遭失败。统一全国后,倚重回回人,加强中央执权,平定了蒙古贵族的叛乱,还推行程朱理学,推行汉化政策,终年80岁。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铁穆耳
元成宗铁穆耳(1265—1307年),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世祖病死,即帝位,1294-1307年在位。此期间保持守成局面,用汉大臣执政,用色目人理财,限制诸蒙古王的权利,罢侵略日本、安南等战役,减免江南赋税,惩治贪官污吏。由于滥行赏赐,导致钞币贬值,朝政日益腐败。大德十一年(1307年)病故。谥号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海山
元武宗海山(1281—1311年),成宗兄答剌麻八剌长子,母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多立战功,受封怀宁王。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即帝位,1307—1311年在位。其间为争取诸王的拥戴,滥加封赏,创制改法,于大都立资国院,在山东、河东六行省立泉货监,发行至大铜钱、银钞,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为行中书省。后尚书省右丞相托克托、左丞相三宝努等擅权乱政,朝政日益衰败。至大四年(1311年)病死。谥号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年),武宗二弟,母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不喜征伐。武宗即位后封其为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病死,即帝位,1311—1320年在位。即位后革新武宗弊政,罢尚书省,力行汉法,大量擢用汉儒,命以蒙文翻译《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书,诏行科举,推行括田法,出兵西北,连败察哈台也先不花。后违背了叔侄相传的约定,立其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病死。谥号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
硕德八剌
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年),仁宗嫡长子,母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通晓汉文化,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死,即帝位,1320—1323年在位。其间广擢汉人儒士,发布《振举台纲制》、《大元通制度》等,行助役法,精简机构,节省财用,清理铁木迭儿余党。至治三年(1323年)由上都返京途中,一批贵族发动政变,被刺死。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
也孙铁木儿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93—1328年),武宗堂兄。大德六年(1302年)袭封晋王。“南坡之变”中英宗被刺死,他被拥立为帝,1323—1328年在位。即位后先加封 “南坡之变”的功臣铁失等,旋以杀害英宗罪惩治铁失党羽,加强了自己的权力。他崇拜妄僧,广建佛寺,致使国家财政困迫,致和元年(1328年)病死。谥号泰定皇帝,无庙号。
阿速吉八
元幼主阿速吉八(1320—1328年),泰定皇帝幼子,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皇帝病死,在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帝位。同时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在大都(今北京)发动政变称帝,随即兵入上都,杀阿速吉八。因无谥号和庙号,故称“幼主”。
图帖睦尔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年),武宗次子,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英宗时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即位后召还京,受封怀王。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病死,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谋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0694』。此外,在上都阿速吉八即帝位。图帖睦尔在大都发动政变,即帝位,之后兵入上都杀死元幼主阿速吉八,并宣称待兄和世『0694』到来即让位,遣使迎之。他在迎接其兄回大都的途中毒死了明宗和世『0694』,再即帝位,1328—1332年在位。此期间平定了蒙古诸王叛乱,大力提倡汉文化,建奎章阁、学士院,开局纂修《经世大典》,倡导程朱理学,崇奉藏传佛教。至顺三年(1332年)病死在上都。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
和世『0694』
元明宗和世『0694』(1300—1329年),武宗长子,母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延祐三年(1316年)封周王,出镇云南,行至陕西,从臣不欲南行,起兵反但失败。后西行至阿尔泰山,西北诸王咸附,遂据西北。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病死,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拥其即帝位,而其弟图帖睦尔则在大都发动政变即帝位,同时遣使迎之。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0694』在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即帝位,其弟图帖睦尔逊位。同年八月,在被迎接回大都的途中被其弟图帖睦尔毒死。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
懿璘质班
元宁宗懿璘质班(1326—1332年),明宗次子,母皇后乃蛮真氏。天历年间被封为鄜王。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死,奉遗命即帝位,时年7岁,在位43天,病死。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1320—1370年),明宗长子,母罕禄鲁氏迈来迪。明宗死后徙居高丽和广西静江。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宁宗死,次年即帝位,1333—1368年在位。即位后倚重右丞相伯颜,伯颜独揽朝政,极力排斥汉官,蒙汉矛盾尖锐化。至元六年(1340年)罢贬伯颜,恢复科举,并开史局修辽、宋、金三史。不久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率军逼近大都,惠宗率后妃太子北逃,次年在应昌(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病死。谥号顺帝,庙号惠宗。
至元
元朝年号。共有两个:一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年),一为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年号(1335--1340年),属丙子年的为元惠宗年号,故至元二年应为13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