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本纪》
《金史本纪》封面
《金史本纪》内页1
《金史本纪》内页2
《金史本纪》内页3
【《金史本纪》】
  《金史本纪》,九卷,元代脱脱等撰,清代希福等译。清顺治三年(1646年)内府满文刻本。半页8行,每行字数不等,版框36.3cm×21.7cm。版心黑口,双鱼尾,中间刻有书名、“○”、卷次、页码等。9册1函。卷前有希福等所撰满蒙文“奏文”。
  《金史》是记载完颜氏大金国历史的纪传体著作,自元中统二年(1261年)开始纂修,因“帝统”之争长年耽搁,至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才重新诏令脱脱等续修。是书主要以《金实录》和王鹗撰的《金史》等为依据,记述了女真所建金朝120余年(根据“序”中所记)的兴亡始末,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完稿刻版印行。
  满文本《金史本纪》是据汉文本《金史》的“本纪”部分翻译而成,是清代最早的满文译刻本之一。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希福等以满文翻译《金史本纪》,至四年(1639年)完稿,顺治元年(1644年)敬献给皇帝,顺治三年(1646年)由内府刊行。此书由太祖完颜旻、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以及哀宗完颜守绪等9位皇帝的《本纪》组成,比较完整系统地记述了金代119年的重要史事。
  崇德四年又将满文《金史本纪》译成蒙文,五年(1640年)完稿,内容与满文本一致。
  《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世界满文文献目录》著录。
撰稿人:春花

本纪

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清内府将各朝帝王的《本纪》单独缮写成帙,列架陈设,有彰显和敬承之意。

脱脱

脱脱(1314—1355年),字大用,元蒙古蔑儿乞部人。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1340年)在元顺帝的支持下脱脱父子发动政变,赶走专权的右丞相伯颜,恢复科举,重开经筵,利用儒术治理国家,史称“脱脱更张”,《辽史》、《金史》、《元史》三史的修撰就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开始。脱脱首先果断地采纳了三史各为正统的说法,平息了延续80多年的争论,使修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元末他领军镇压各地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年)死于朝廷内部斗争。

希福

希福(1589—1652年),姓赫舍里氏,正黄旗满洲人。天命四年(1619年)与兄硕色自哈达投后金,以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被置书房(文馆),赐号巴克什(系汉语“博士”一词的音译,指学者或有学问之人)。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改文馆为内三院,授希福为弘文院大学士,主持以满文译辽、金、元三史,于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完稿。八月谭泰讦其伪传王(多尔衮)言,以构衅乱政被免官,革世职,籍没家产,夺其原管牛录。顺治亲政后复一等轻车都尉,三品世职,仍补授弘文院大学士,旋充修《太宗实录》总裁官,授议政大臣,累进世职至三等子爵。卒谥文简,赠太保。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至元

元朝年号。共有两个:一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年),一为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年号(1335--1340年),属丙子年的为元惠宗年号,故至元二年应为1336年。

实录

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女真族

满族的前身。其源系先秦之肃慎,唐代称黑水靺鞨,五代(907--960年)始名女真,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末(1115年)建立金政权,后为蒙古所灭,明代被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属明政府管辖。17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三部,建立金国地方政权。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经济政治有所发展,原来的族名女真、女直,或称诸申、珠申等,皇太极以为不妥,遂决定自清天聪九年(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为满族。

女真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12-13世纪时,曾建立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的金朝,15、16世纪时以不同的姓氏分散生活于中国东北,后由努尔哈赤统一,由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皇太极

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承父业,进一步开创了清王朝的基业。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完颜旻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1123年),汉名旻,女真名阿骨打。辽完颜部节度使劾里钵第三子,母翼简后纳喇氏。善骑射,性沉毅,寡言笑,有大志。辽天庆三年(1113年)即完颜首领,次年开始与辽分庭抗礼,连破辽国几大城市,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号大金,1115—1123年在位。即位后亲征辽,击溃天祚帝亲率之军,次年灭渤海国。在位期间除政治、军事、刑法方面初步建立了各项制度外,还创建了女真文字。后与北宋约定共同征辽,先后攻克辽东京、上京、中京、南京和燕京等。天辅七年(1123年)西逐天祚帝,病故于回京途中。谥号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完颜晟

完颜晟(1075—1135年),汉名晟,女真名吴乞买。金太祖四弟。性残忍,辅太祖建国。天辅七年(1123年)太祖死,即帝位,1123—1135年在位。他继承太祖的事业,继续攻伐辽、宋。天会三年(1125年),活捉西逃的天祚帝,灭辽。当年灭北宋,迫西夏称臣,又对南宋连年用兵。在位期间,创各种典章制度,奠定立国规模,改革勃极烈(汉义:金官名,原意为大部长,金初为皇室贵族之尊官)制,开科取士,录用汉人官员,立赋税制,将女真人迁移汉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天会十三年(1135年)病故,谥号文烈皇帝,庙号太宗。

完颜亶

完颜亶(1119—1150年),汉名亶,女真名合剌。太祖孙,宗峻长子,母蒲察氏。天会十三年(1135年)太宗死,即帝位,1135—1150年在位。自幼聪达,喜文辞,谙熟中原文化典籍。在位期间改革官制,采用辽、宋旧制,制订礼仪,造女真小字,扩大科举考试,禁止买卖贫民为奴,建立整套军事制、户籍制、赋税制。同时多次派军侵宋,皇统元年(1141年)与宋签订和议。其在位期间,朝中贵族纷争,相互残杀,人怀畏惧。皇统九年(1149年)被完颜亮所杀。謚号孝成皇帝,庙号熙宗。

完颜亮

完颜亮(1122—1161年),汉名亮,契丹名迪古乃,字元功。辽王宗干次子,母大氏。为人多猜忌,残忍,好读书,风度端严,神情闲远。熙宗时,为奉国上将军,后累官骠骑上将军、龙虎上将军、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平章事、右丞相,兼都元帅,领三省事。皇统九年(1149年)杀熙宗,自立为帝,1150—1161年在位。期间,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处死了金太宗的子孙和为自己篡位立功的大臣等。多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掌朝政,改订中央官制,仿辽制改设枢密院,改革科举制,南迁女真人与汉人杂处耕作。正隆六年(1161年)大举攻宋,被宋军击败,东逃途中被部将杀死。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降封海陵王,谥号炀。

完颜雍

完颜雍(1123—1189年),汉名雍,女真名乌禄。太祖孙,棕辅子,母贞懿李氏。沉静明达,性极仁厚,体貌奇伟,善骑射。熙宗皇统年间封葛王,兼兵部尚书。海陵王时期受封赵王,后降为郑国公、徙曹国公等。正隆六年(1161年)被拥戴称帝,1161—1189年在位。即位后废黜完颜亮,镇压各族起义,与宋和议。他广泛吸收各族官员参预军政,重视科举,兴办学校,又重农桑之利,规定商税法,使社会出现了安定和平的局面。晚年安于享乐,荒于朝政,死后谥号仁孝皇帝,庙号世宗。

完颜璟

完颜璟(1168—1208年),汉名璟,女真名麻达葛,世宗之孙,允恭之子,母孝懿皇后徒单氏。自幼好学,善诗文,宽裕温和。大定十八年(1178年)受封金源郡王,始习女真小字及汉字经书。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父亲允恭死,袭原王,次年拜尚书右丞相。二十八年(1188年)世宗病疾,受诏摄政。二十九年(1189年)世宗死,即帝位,1189—1208年在位。即位后改进世宗朝各种制度,提倡尊孔读经,敕修《大金集礼》、《新定律令敕令敕条格式》和《辽史》等书,编辑案牍奏章长达2000卷。并令将女真字直译为汉文,后世称之为“尚志之君”。他在位期间黄河三次决堤,民力衰竭,各族起义不断,金朝的统治开始衰落。死后谥号英孝皇帝,庙号章宗。

完颜永济

完颜永济(1168—1213年),汉名永济,又称允济,女真名兴胜。世宗第七子,母元妃李氏。天资俭约,大定十一年(1171年)始先后受封为薛王、滕王、世袭猛安、秘书监、刑部尚书、殿前都检点、潞王、韩王、卫王等。章宗无子,立为储嗣。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死,即帝位,1208—1213年在位。当时朝政已坏,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大安三年(1211年)始蒙古军连年南下,金军一再败北。至宁元年(1213年),蒙古军侵入中都,金抗军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叛变,逐之归古邸,不久被宦官李思中杀死。降东海郡侯,谥号绍,史称卫绍王。

完颜珣

完颜珣(1163—1223年),汉名珣,女真名吾睹补。世宗孙,章宗兄,允恭长子,母昭华刘氏。貌奇伟,宽仁大度,好学善谈论,尤工于诗。世宗、章宗时先后受封为温国公、丰王、翼王、邢王、升王等。至宁元年(1213年)卫绍王被杀,即帝位,1213—1223年在位,即位后杀纥石烈执中。贞祐二年(1214年)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军北返。同年迁都汴京,再次遭到蒙古军的袭击。兴定元年(1217年)始攻南宋,侵西夏,连遭失败,国势日衰,不久三面临敌,金朝灭亡在即。元光二年(1223年)病死,谥号圣孝皇帝,庙号宣宗。

完颜守绪

完颜守绪(1198—1234年),汉名守绪,女真名守礼,又名宁甲速。宣宗第三子,母明惠皇后王氏。性宽仁慈,好文学。章宗、宣宗时先后受封为紫光禄大夫、逐王、秘书监、枢密使等。宣宗死,即帝位,1223—1234年在位。此期间任用抗蒙有功之将帅,正大二年(1223年)停止对宋战争,与西夏议和,专力御蒙,图复大业,但连遭蒙古军的袭击,金军大败,汴京陷落。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传位于东南元帅完颜承麟,朝贺完毕,蒙宋联军入城,自缢死,完颜承麟为乱兵所害,金朝灭亡。庙号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