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便览》
《三合便览》外观
《三合便览》正文
【《三合便览》】
  《三合便览》,十二卷。清敬斋辑,富俊补,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满、汉、蒙合璧刻本,十三册。版框20.3cm×15.3cm。
  此书是清代最早的满、汉、蒙三体合璧的音序辞典。卷一讲述满蒙文语法,包括“满文十二字头”、“清文指要”、“蒙文指要”等内容。先在“满文十二字头”中列满文音节字及汉文对音字等,“蒙文指要”的“蒙古文字母”中列蒙文第一字头,在“清文指要”、“蒙文指要”中重点讲述满蒙文名词词缀和动词词尾变化及副动词、助词、连词、副词、后置词、介词、叹词、惯用语等的语法意义,此外,还简要介绍满蒙文正字法。
  在语法方面,此书首次突破了蒙文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用汉文解释每个词尾或词语的接续规则,以及正读、正写规则等,并一一举例说明。但其蒙文词语中存在不少“错别字”、“满蒙混合词组”、“格助词的误用”、“满语音义词”、“不得当译词”等违背满蒙文语法规则的词语,此类问题在清一代其它蒙文书籍中普遍存在。
  后赛尚阿对《三合便览》修改、考证、补充,编成《便览补遗》、《续编讹字》、《便览正讹》、《便览讹字更定》等,与《蒙文晰义》、《蒙文法程》等汇编成《蒙文指要》,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行。
撰稿人:春花

敬斋

敬斋(生卒年不详),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又称“文诚公”,清代蒙古族学者。自幼好学,精通蒙、满、汉等语言。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考取翻译进士,后历任理藩院主政、军机处行走、督理杀虎口驿站、署理广德州、六安州、颍州等职。

富俊

富俊(1794—1834年),字秀升,号松岩,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清代蒙古族学者。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翻译进士,授礼部主事,后历任郎中、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内阁学士、科布多参赞大臣、叶尔羌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镶红旗汉军都统、吉林将军、理藩院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喜好文事,精通蒙汉满三种语言文字。编撰《清文指要》、《蒙古托忒汇书》、《初学指南》等书。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满文十二字头

有圈点满文字组成的满文音节形式,由元音及元音与辅音相结合编制而成。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巴克什、噶盖等创制无圈点满文字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命著名学者达海等在原有字母上增加圈点,进一步改进了满文字母系统。满文十二字头之第一字头为元音及在所有辅音字母下接续元音字母构成的音节字,共有131个音节,其第二-十二字头的构成规则是在第一字头所有音节下接续“i、r、n、ng、g、s、d、b、o、l、m”等11个辅音字母构成的音节,凡11字头,总计12字头。清代有相当一部分满文辞书是按满文十二字头顺序编排的。

赛尚阿

赛尚阿(?—1875年),字鹤汀,姓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状元崇绮之父,穆宗毅皇后之祖父,清代蒙古族翻译家、军事家。自幼学习满蒙汉文,父亲景煇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翻译举人。景煇在供职理藩院时,指导儿子赛尚阿用满文翻译蒙文公文、文件等。受父亲多年的熏陶,赛尚阿精通满蒙汉文,同时也学会了处理公事。他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翻译举人,从此受到道光、咸丰二帝重用,自道光三年(1823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历任军机章京、内阁学士、侍郎、尚书、都统、军机大臣、文化殿大学士、理藩院尚书、钦差大臣等要职,此外自道光十二年(1832年)始,他还充任国史馆总校、国史馆副总裁、翻译会试考官、经筵讲官、稽察会四译馆大臣、实录馆总裁等文职,曾主持编撰《钦定理藩院则例》、《钦定回疆则例》等政书,并撰写了《蒙文指要》、《清文指要》、《蒙文汇书》等语言学作品。光绪元年(1875年)卒。

便览补遗

又称“便览遗字”,著者赛尚阿主要依据《御制清文鉴》等分类词典补充《三合便览》里未收词语。主要收名词、动词、副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居多,此外还有一些短语、语句等,全文共52页,约收录828余组满汉蒙文对照词语条目。

便览正讹

又称“三合便览正讹”,赛尚阿主要以《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满蒙文鉴》等分类词典为依据,修改、考证了《三合便览》中各种讹误词语,主要修改其“蒙文错别字”、“格助词的误用”、“满蒙混合词组”、“满语音义词”、“不得当译词”等几个方面。全文共20页,约收录297余组满汉蒙文对照词语条目。卷前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赛尚阿撰满蒙汉文三体合璧“自序”,后附“续编讹字”等。“便览正讹”是学习满蒙汉文翻译和蒙文正字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