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元代延祐年间恢复科举以来,朱熹《诗集传》对《诗经》的解读居于统治地位,但朱熹的观点多有偏误,鉴于此,康熙末年圣祖玄烨命王鸿绪等人仿《周易折中》的体例编撰此书,雍正五年编撰竣役,世宗写序,内府刊行。《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为康熙帝命人编纂的“传说汇纂”系列著作之一。
卷首上为凡例(共6条)、引用姓氏(自周荀况至明徐凤彩,凡260人)和《诗传图》、《诸图世次图》、《作诗时世图》,三图从各方面提供了有关《诗经》的资料。卷首下为《纲领》三篇、《诗序》和朱熹的《诗集传序》。《纲领》辑录的内容有:历代诸家对于《诗经》的论述,关于《诗经》的流传过程及学习《诗经》的方法,评论诸家解经的短长等。《诗序》二卷收录《大序》和《小序》。《大序》除引《朱子辩说》外未作注解,因在卷首中已注,此处原文重复出现。《小序》则引诸家之说和《朱子辩说》为注。
是书对《诗经》逐篇逐章训解。经文用大字。训解首引朱熹《诗集传》对该章的解释,字型用中字,以示尊崇,前冠以“集传”二字。再博采汉以来其他诸儒对此章的解释,用小字双行注出,前冠以“集说”二字。然后引历代学者与“集传”、“集说”不同的见解,凡言之有据、说之有理者也用小字双行注出,前冠以“附录”二字。每诗之后引诸人对该诗总的论述,用小字变行注出,前冠“总论”二字。编撰者自己对某章、某诗的解释或论述冠以“案”字,放在注文的最后。
《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有著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现《四库全书总目》沿袭其误,著为二十卷,卷首二卷不录,均与原书不符。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王鸿绪
王鸿绪(1645—1723年),字季友,号俨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独自担负《明史》全稿的审核修改工作。《明史》能够成为二十四史中备受推崇的典籍,与王鸿绪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四周双边
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揆叙
揆叙(1671—1717年),字凯功,号惟实居士,清满洲正黄旗人。诗人,明珠次子。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博雅好古,精鉴赏,富收藏,有“谦牧堂”庋藏其毕生搜集的雅玩奇珍。著《益戒堂自订诗集》、《隙光亭杂识》等。卒谥“文端”。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玄烨
周易
《周易》即《易经》,是迄今最古老的占卜书,其内容对上古社会有所反映,记载了古人的一些思想意识。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诗》,汉代后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秦灭后,汉代传《诗》的有毛、齐、鲁、韩四家,现在传世的是《毛诗》,余三家皆不传,韩诗只存《外传》。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
文渊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于敏中撰,200卷。实际由各纂修官撰写,由总纂官纪昀一手删定。该书对历史上一万多种典籍,从经史子集到医卜词曲之类,撮举大旨,辨析源流,考核得失,成为中国目录学的发轫之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空前壮举,也是称誉世界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