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大理学家朱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撰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凡五十九卷。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大事。每事以大字记其梗概,称“纲要”,以小字详述之,称“细目”,故称为“纲目”。这一体例的史书称纲目体。立纲仿效《春秋》,力求平谨;叙事仿效《左传》,叙事详明。其每论一事,均以“凡”发之,模仿《左传》所列的“五千发凡”。
纲目体史书问世以后很有影响,继作者众。宋、元间,金履祥撰《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上起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后人以《举要》为纲,改成纲目体形式,与《资治通鉴》形成一体。明成化间,大臣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上起北宋建国,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熹、金履祥、商辂所撰的三部纲目体史书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书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陈仁锡评阅本最为流行。清圣祖玄烨经常翻阅此三书,命儒臣宋荦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为《御批通鉴纲目全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07— 1710年)完成。
宋荦
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晚号西陂老人,一作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宋权之子。康熙年间以父荫入仕,官江苏巡抚,后累升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以清节著名于时。博学多识,精鉴藏,工诗词古文,与王士祯齐名。所藏皆古人名迹及一时名家名作,朝夕研习,耳濡目染,遂悟画法,所作兰竹亦极超妙。著有《西陂类稿》、《枫香词》、《漫堂墨品》、《沧浪小识》等书行世。
扬州诗局
清政府的一个著名出版机构,承制内府刻书。主持者曹寅在康熙时任江宁织造,同时主持扬州诗局校勘古籍工作。扬州诗局所刻各书缮写工致,校勘精审,印制雅丽,所刻书有《全唐诗》、《佩文斋书画谱》、《宋金元明四朝诗》等。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四周双边
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司马
将军属官,《续汉书·百官志》叙:其秩千石。
《春秋》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
商辂
商辂(1414—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明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授修撰,后迁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每临大事则刚毅果断,人莫能夺。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卒谥“文毅”。
至元
元朝年号。共有两个:一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年),一为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年号(1335--1340年),属丙子年的为元惠宗年号,故至元二年应为1336年。
陈仁锡
陈仁锡(1581—1636年),字明卿,号芝台,明苏州府长洲人。曾从武进钱一本学《易》,得其旨要。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编修,典诰敕。迁南京国子祭奇偶酒。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有《四书备考》、重订古周礼》等。卒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