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耕织图》
《御制耕织图》
《御制耕织图》
【《御制耕织图》】
  《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耕图、织图各23幅,共计46幅图。每页34.7cm×27.7cm。图框24.4cm×24.4cm。四周单边。册页装。
  《耕织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每图配有康熙皇帝御题七言诗一首,以表述其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念。
  《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以石刻之传于后世,南宋理熙元年(1237年)有汪纲木刻复制本。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耕织图》45幅。明代初年编辑的《永乐大典》曾收《耕织图》,已失传。明天顺六年(1462年)有仿刻宋刻之摹本,虽失传,但日本延宝四年(1676年)京都狩野永纳曾据此版翻刻,今均以狩野永纳本《耕织图》作楼璹本《耕织图》之代表。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锓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绘画内容略有变动,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亦有变换。宋、清《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焦图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所绘更为工细纤丽,在技法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
  《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木刻本、绘本、石刻本、墨本、石印本均行于世。如康熙年间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鹏翮刻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本,雍亲王胤禛绢底彩绘本,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歙县汪希古恭摹刻48块墨板,宫廷绘白描本等,乾隆年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题诗刊本,清内府刻《授时通考》本,袖珍彩绘本,乾隆四年(1739年)清内府图为木刻、诗为石刻的经折装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北京刻朱墨套印本,杨大章彩绘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高宗命画院据元代程棨本临摹之《耕织图》,石刻嵌在皇家清漪园延赏斋左右廊壁的拓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徽州守臣摹刻的墨版。此外,还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耕织图诗》补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光绪五年(1879年)上海点石斋《御制耕织图》石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文瑞楼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民国时期也有多种版本,较著名的为武进陶兰泉刊本;日本、朝鲜、琉球等国亦有《耕织图》的摹本、翻刻本。
  《耕织图》不但版本众多,版式等也不尽相同,如上文下图本,左图右文本,版框带有龙纹的装饰本,袖珍刻本,木刻填色本,书中序文、诗文前后玺印朱色钤印本,前后玺印为刊版墨印本等。
撰稿人:袁理

耕织图

清代瓷器流行纹样之一。最早出现于康熙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善画山水人物的画家焦秉贞奉旨绘《耕织图》各23幅,分别描绘耕、织生产的全过程。其中耕图分浸种、耕、耙耨、耖、碌『0129』 、布秧、初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筛、簸、扬、砻、入仓;织图则描绘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蛾、祀谢、纬织、终丝、经、染色、攀花、剪帛、成衣等。康熙帝为之作序,且每幅图均有康熙帝御题诗一首。从康熙始,清代瓷器上的耕织图题材皆从此出。

玄烨

焦秉贞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清康熙时曾任钦天监五官正。善绘肖像,以画“御容”称旨,供奉内廷。当时的钦天监中多有西方传教士,焦秉贞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西方画法,并付诸实践。其所画山水、人物、楼观均用透视明暗画法,别具面目。

朱圭

朱圭(约1644-1717年),字上如,别署柱笏堂,江苏苏州人。清代木刻家。善繪事,苦心剞劂,刻有康熙八年(1669年)刘源绘柱笏堂本《凌烟阁功臣图》,刀法流利,活泼异常。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入内府供职,以效力授鸿胪寺序班。三十五年(1696年)与梅裕凤同刻焦秉贞绘《耕织图》,五十六年刻《万寿盛典图》。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楼璹

楼璹(1090—1162年),字琦玉,一字国器,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徙居琦县(今浙江宁波)。官至朝议大夫。善绘事,除《耕织图》外,还著有《流逸图》、《四险图》。

汪纲

汪纲(生卒年不详),字仲举,号恕斋,安徽黟县人。汪义和子。以祖任入官。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历任知县,声誉佳。嘉定十四年(1221年),以直焕章阁掌管绍兴府、主管浙东安抚司公事兼提点刑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置甲兵,加强军备。理宗即位后,授右文殿修撰,加宝谟阁待制,官至户部侍郎,不久即退休。他有良好的学问基础,凡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无不研究。有《恕斋集》等。

刘松年

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居清波门,俗称“暗门”,因有“暗门刘”之称。淳熙年间为画院学生,其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故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而笔法俊秀,墨色亦显清淡,绍熙年间升至画院待诏,历经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其画作有“院人中绝品”之名。工人物、山水、界画,是“南宋四家”中画风最为精致细微的一家。

《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收国内各种书籍,分类编纂为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达3.7亿多字。可惜在1860年英法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到侵略军毁灭性的野蛮破坏,有的被兵马践踏或焚烧,有的被掠往外国,现仍藏于国外的图书馆、博物馆。这部无价的文化瑰宝被摧毁殆尽。据近数十年寻觅,存世者仅有810卷,其中有大半尚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书柜或库房中。

南巡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焦点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效果更为形象逼真。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早期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

张鹏翮

张鹏翮(1649—1725年),字运青,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擢河道总督。受康熙帝命治理黄河。雍正初至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端。有《张文端公全集》。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朱墨套印

指用红色和黑色套印的书籍,一般文字用黑色,句读或圈点用红色。

套印本

套印,即在同一版面上刷印出几种不同的色彩。它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精细、复杂的印刷,它使书籍现出五彩斑斓的面貌。 早期的套印技术雕一版而涂以多色,一次印成,称为“涂版”或“套色”。此法容易串色而致模糊不清,后改为分版印刷,即把同一版面上需用的几种颜色分别刻成同样大小的几块版,然后在一张纸上依次加印,称作“套版”或“套印”。相比较而言,后一种方法更为精细。从现存实物看,套印本少者两色,多者五、六色,颇为美观。

杨大章

杨大章(1491—1568年),字克文,号斗山,清安徽怀宁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善画为内廷供奉。擅长画精细人物、花卉、草虫,设色修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作《仿刁光胤写生》册,五十六年(1791年)作《白鹰图》,又有《仿宋人金陵图》卷。

画院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琉球

即今冲绳群岛,位于日本西南部,又称南西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后交由日本管辖。清代,琉球为中国属国,国王称中山王。每逢中山王嗣位,均请求清朝廷予以册封,方敢称王。清朝廷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驼钮镀银印。未封王之前称世子,以权国事。自清顺治至光绪初230余年间,双方的封册和进贡从未间断。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灭琉球,设冲绳县,双方遂停止往来。

版式

书刊排版的式样,包括版面、版心、排法、书眉、页码、行距、标题、字体、插图等格式的安排。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