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封面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序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一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三百卷,清高宗弘历撰、仁宗顒琰敕辑,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武英殿刻本。开本33.1cm×21.0cm,版框23.2cm×17.1cm。半叶9行,行18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凡300册。卷前有嘉庆十二年《御制高宗纯皇帝圣训序》。卷端题名为“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圣训”。
  圣训,即皇帝的谕旨。明清两代皇帝大多辑有圣训,清代每位皇帝皆有。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仁宗命儒臣辑高宗实录并圣训,十二年圣训书成,请旨刊行。全书三百卷,分四十门类。书前所附《御制序》中,除了为高宗歌功颂德外,还涉及了四十门类的划分:“曰圣德,溯性功也。曰圣孝,敦大本也。曰圣学,缅稽古也。曰圣治,钦敷化也。曰敬天,永念信天主人之纯一不已也。曰法祖,聿怀古稀天子之孝思不匮也。曰文教,则仰观文成化,无思不服也。曰武功,则述奋武集勋,无远弗届也。曰睦族,亲其亲也。曰用人,贤其贤也。曰爱民,敷本仁由义之大纲也。曰勤政,着主敬存诚之极则也。曰求言,采刍荛也。曰察吏,辨诚伪也。曰理财,节用爱人也。曰慎刑,明罚敕法也。曰省方,观民设教也。曰治水,宣性导淹也。曰蠲赈,救贫穷也。曰积贮,备施贷也。曰赏赉,酬勋劳也。曰恤兵,悯奔走也。曰牧政,肃邮传也。曰训臣工,敕纲常也。曰严法纪,申律令之则也。曰重农桑,裕衣食之原也。曰兴礼乐,隆制作于亿兆年后也。曰广幅员,辟疆域于二万里外也。曰正制度,示准绳勿逾也。曰笃勋旧,勉子孙勿替也。曰褒忠节,励群伦也。曰崇祀典,答眷佑也。曰礼耆年,两开千叟之筵也。曰靖奸宄,丕昭十全之绩也。曰厚风俗,去奢从俭也。曰饬宦寺,防微杜渐也。曰绥藩服,则厚往薄来,输诚向化也。曰饬边疆,则赫声濯灵,畏威怀德也。曰恤臣下,砥廉隅也。曰饬将士,明赏罚也”。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高宗六十三年“实政”的大致内容,了解清代皇帝《圣训》的大致面貌以及纂辑《圣训》的良苦用心。
  本书另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武英殿刻满文本、清嘉庆十二年内府朱格抄本、清光绪五年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铅印本、清末石印本等。 
  《国朝宫史续编》卷七十六著录。
撰稿人:白『0126』皛

圣训

帝王的训谕、诏令。清廷纂修之《圣训》,自太祖高皇帝至穆宗毅皇帝,计10种,多由新帝为故帝敕辑。例行的做法是将皇帝的诏谕依其内容分目、摘录,纂辑成书后刊布于世,用以教训臣民。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法天

法天(?--1001年),中印度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来中国,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赞》、《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等佛经。有人认为法天与同时代的译经僧法贤为同一人。

实录

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

稽古

考察古代,研习古事。

《圣训》

《圣训》是政书,分类记载先王的德、功、言,类似语录。清代各朝《圣训》均由新帝为故帝敕辑,刊布于世,用以教训臣民。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朱格

纸上印的红色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格印纸抄写的书称朱格抄本,也称朱丝栏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