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之周元公陈殷无逸图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之晋温峤陈规献箴图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之周太公望谏嗜鲍鱼图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
  《钦定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六卷,元王恽撰,清徐郙、李文田补图与校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4.7cm×16.8cm。黑口,双鱼尾,四周双栏。黄绢书衣,黄绫书签、包角,紫檀木夹板。卷首依次为徐郙、李文田进表,钦定承华事略补图提要,王恽撰承华事略原序。书尾版框下镌“头品顶戴湖广总督张之洞恭校印”字样。3册一夹。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将历代明君贤勤于政务、定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地整理成章,于元至元十年(1273年)进呈给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到了清代,光绪帝敕命徐郙、李文田等对王恽之作逐段释义、加以图说,据此成文39段并补第40段为跋,总40图。图首及书耳内以小字注明某代某人某事。版画仿顾恺之仕女画及汉代画像石用小字在方格内注明主要人物。镌刻线条流畅细致。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是清代宫廷版画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着清晚期的版画水平,并带有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石印技术风格。
撰稿人:张广生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王恽

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元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书衣

书衣,也称作书皮或封皮。在书册装订时另用空白纸张(一般用棉连纸,染成磁青、米色或天蓝色)加在书册前后,作为保护书的外壳,比作书的衣服,故名。历代官书的书衣多用黄、红、蓝、紫等色的绢绫做成。清代修《四库全书》,对其书衣更匠心独具,别开生面,以青、红、蓝、灰四种来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标志经、史、子、集四库,这种做法,实开清代晚期和近代书籍封面绘画等装帧设计的先声。

夹板

夹板即定位件,又是钟表机芯的基础构件。它将机内的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走针系及上条拨针系等所有零部件系统地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钟表机芯。夹板的具体作用还有如下两点,一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二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具有最佳状态的轴向间隙和颈向间隙。钟夹板较简单,一般机芯由二至三块夹板组成,夹板的规格尺寸随机芯的大小而定。表夹板较复杂,尤其是主夹板加工难度大,板上有大量的孔和凹槽,桩和凸坛,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机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表夹板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总督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他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又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

至元

元朝年号。共有两个:一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年),一为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年号(1335--1340年),属丙子年的为元惠宗年号,故至元二年应为1336年。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顾恺之

顾恺之(公元四世纪),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即指眼珠)之中。”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精通画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