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命将内府庋藏的鼎、尊、彝等青铜器分门别类,仿效《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体例荟辑成编。此书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铜器1529件,每器绘制一图,图后以楷书系说。绘图精审,毫厘不失,器物的方圆围径、高广轻重记载详明,对古器物的铭文均钩摹注释。考证虽兼取欧阳修等众家之说,但又非诸家所能及。书中驳斥了历代著家之谬误,解释疑难,补充遗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现目前。
《钱录》是对历代货币进行著录,书后附跋语一篇,署名梁诗正、蒋溥诸臣。上谕末钤“乾”、“隆”、“静挹山庄”3玺。
乾隆内府刻本《西清古鉴》传世稀少,书内虽收录部分伪器,但因器物均深藏于清内府,为世间所罕见,因而此书对后世的青铜器研究影响很大。
西清
“西清”为清代宫内南书房的别称。
《西清古鉴》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臣梁诗正等人奉敕据皇室收藏的铜器撰集而成,共四十卷,另附钱录十六卷。编纂仿宋代《博古图》遗式。卷首列有参与编书的诸臣名单,分监理、编纂、摹篆、绘图、武英殿缮书、校刊、监造几项。共录彝器1436件、镜93件。绘出器物图形,有文字拓本或摹本。记器物尺寸,并有简略的考证说明。此书在鉴定和考释上失误不少,摹写文字也有失真。 在《西清古鉴》卷十三第12页有“班簋”图象和铭文拓片。
梁诗正
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书衣
书衣,也称作书皮或封皮。在书册装订时另用空白纸张(一般用棉连纸,染成磁青、米色或天蓝色)加在书册前后,作为保护书的外壳,比作书的衣服,故名。历代官书的书衣多用黄、红、蓝、紫等色的绢绫做成。清代修《四库全书》,对其书衣更匠心独具,别开生面,以青、红、蓝、灰四种来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标志经、史、子、集四库,这种做法,实开清代晚期和近代书籍封面绘画等装帧设计的先声。
蒋溥
蒋溥(1708-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蒋廷锡子。清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兼署礼部尚书,掌翰林院事。既从事书籍编纂等活动,又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谥“文恪”。
画院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乾隆皇帝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