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三十年,记载清前期冀中一带棉花种植业及棉纺织手工业情况的《棉花图》成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棉花栽培及加工技术的总结性专著。全书有图16幅,依次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描述了从种棉到成衣的全过程。每图皆由左右两半幅组成,人物的身形比例虽不够准确,但白描技法运用娴熟,人物神态各异。每图皆附方观承的解说,并附有乾隆皇帝和方观承的七言诗各一首。40多年后,嘉庆皇帝又为书中每幅图各作诗一首,并据古代诗文典故更改书名为《授衣广训》,下令将全书刊刻颁行。
该书是研究我国植棉史、棉纺织业史及清前期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授衣
授衣,意为制备寒衣。古代以9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董诰
董诰(1740—1818年),字西京,号蔗林,清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裁。甚得高宗、仁宗宠遇。朝廷编修,多有由其主持者。善画。谥文恭。著有《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
武英殿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方观承
方观承(1698-1768年),字遐榖,号问亭、宜田,安徽桐城人。初入平郡王福彭府为记室,以布衣赠中书衔,迁内阁中书。清乾隆初,擢军机处行走,出为直隶清河道,累迁布政使、浙江巡抚、直隶总督兼理河务。乾隆二十年(1755年)署陕甘总督,参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旋回任直隶。曾奏请纂辑《两浙海塘通志》,以备水利参稽。历20余年,肩负查勘河务重任,数十疏治河方略,亲临视察河道海塘,对疏浚永定河及筹划南运河宣泄事宜屡有治绩。工诗书。著有《述本堂诗》等。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