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前有康熙五十六年马齐等进书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正月至五十四年(1715年)四月王原祁等修书、刻书奏折13篇,王琰等39位纂修官职名,王原祁纂修恭纪,赵之垣校刊恭纪以及凡例、目录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玄烨六旬正诞,天下臣民赴京庆祝者以亿万计。时逢圣祖巡幸过霸州水围,臣民自畅春园至神武门辇道所经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驾登殿受朝贺。因天子万年庆祝场面的隆重古所未有,大臣奏请将其绘为长图进呈御览。
《万寿盛典图》初由宋骏业绘成,但宋氏所勾之图只有城外一半,自西直门至景山一路并未勾出,粗定稿本中亦有长短疏密参差之处,遂由王原祁率同冷枚等就未完之稿细加斟酌,将城中各处勾画完全。自古有图必有史,二者相为表里,所以大臣又恭请纂修《万寿盛典》,以昭示遐迩、垂之永久。次年正月开始编纂,随编,随进呈,随刊刻,历时2年。书中所记系根据各衙门档案章奏等史料仿纪事本末体式。“凡宸章之璀璨,圣德之高深,恩赉之广大,典礼之详明,歌颂之洋溢”,皆一一胪列其中。在记述庆典活动的同时,对圣祖的仁德备加颂扬。
《万寿盛典图》由著名刻工朱圭刻成版画,总长度近50米,为版画中罕见的巨构,置于“庆祝”部分之首,即第41、42两卷。编纂者犹恐未尽其曲折,特将长图裁为短幅,次第排列,共计146页,为双面连式,定为上、下二卷。上卷自畅春园至西直门,臣民建棚庆祝者共19所;下卷自西直门至神武门,经棚黄幕共31所,合计50余处。画面宏伟,构图严谨,人物密致,景物繁复,详尽描绘了遐迩臣庶迎銮呼祝的盛大场面,写尽“大清”统治之下升平康乐的情景。
近观图中的场景及人物表情、身姿、衣饰,所有细部的绘刻均精丽、细腻、到位。辇路经行之处:“莫不衢歌巷舞,击壤呼嵩。时京师九门内外张彩燃灯,建立锦坊彩亭,层楼宝榭,云霞魂丽,金碧焜煌,万状千名,莫能殚述。百官黎庶、各省耆民,捧觞候驾,填街溢巷。琳宇珠容,钟鼓迭喧,火树银花,笙歌瓦起,祝嘏之盛,旷古未有……。”闾阎殷阜之象,童叟欢跃之忱,万姓擎花献果之诚,遮辇迎銮之盛,“恍若目接而身临之”。作品意在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但对考察清代庆典活动和市民风情则是难得的图像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狮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因画艺,被召供奉内廷,深受皇室青睐,地位显赫,任《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和《万寿盛典》总裁,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他擅画山水,其绘画艺术承绪家学,自幼得到祖父王时敏的刻意指导,一生倾注于笔墨施运的营求中,自称笔端有“金刚杵”, 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王原祁作为“四王”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秉承家学,追摹古法,在不懈创作的同时,以同样方法再授弟子,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绘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玫)、“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被确立为正统画派。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形成“娄东派”,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武英殿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四周双边
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玄烨
水围
水上围猎。清代以前, 满族人民在骑射行围的同时也从事渔猎活动。康熙皇帝继承祖先的传统,不仅经常进行旱围,也多次举行水围。直隶水淀近在京畿,水面开阔,是水围的好去处。水围多在二三月间进行,此时候鸟北返,雁凫成群,春意盎然,是水围的黄金季节。每当水围之际,康熙帝多在赵北口或苑家口登舟,届时,由直隶督抚率领地方官员从四面乘舟驱赶水禽,进行壮观的水上围猎。
神武门
景山
景山本为位于紫禁城正北的皇家苑囿名称,在此则为乾隆所设的与南府并行的演戏机构名称。乾隆南巡时,江南优伶的演技使其耳目一新,故特命地方官员选送名伶入宫。大批苏、扬名伶入宫后被安排在景山居住和习艺,以别于由太监组成的“内学”。景山设有外头学、外二学、外三学及其它一些部门,与南府共同承应宫中演戏。
冷枚
冷枚(约1670—1742年),清初宫廷画家,字吉臣,别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省)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擅长画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厚。康熙后期至乾隆七年间供奉内廷,并受到西洋绘画的一定影响。
宋骏业
宋骏业(?-1713年),字声求,号坚斋、坚甫,江苏常熟人(一作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山水大家王翬的弟子。官兵部左侍郎。善书画,所作宋元小品笔意灵秀,清韵可挹。圣祖南巡时,随王翬回至京师,曾任纂修《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后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
纪事本末体
1.纪事本末:史书的类目名称,指以时间为序记述历史事件的著作。2.纪事本末体:也称纪事本末类,史书的一种重要体裁。以事件为中心,不受时间和人物的限制,叙述一事或数事的始末原因,是纪传体、编年体以外的第三种重要史体。
刻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朱圭
朱圭(约1644-1717年),字上如,别署柱笏堂,江苏苏州人。清代木刻家。善繪事,苦心剞劂,刻有康熙八年(1669年)刘源绘柱笏堂本《凌烟阁功臣图》,刀法流利,活泼异常。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入内府供职,以效力授鸿胪寺序班。三十五年(1696年)与梅裕凤同刻焦秉贞绘《耕织图》,五十六年刻《万寿盛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