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书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以铜活字刷印的古代类书。全书力图囊括天地间所有事物,把天地间一切事物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和经济6个汇编。汇编之下设32典,每个典下又分部,共6109部。每个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9事,分别辑录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料。所录多将原书整部完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
是书其一,内容丰富,基本包容了清雍正朝以前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和所积累的各个门类知识。其二,图文并茂,全书共收版刻插图2000余幅,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器物用具、楼台亭阁等皆有图形其状;名山大川、省府县志皆有图冠其首。这些图的画法先进,艺术精良,为今日研究古代文物、科学技术、艺术、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其三,分类详细准确,编排科学,体例上亦多首创,检索极便。其四,具多种功能,把散见于各书中的关于某一门类内容的资料集中在一起,客观上起到专题资料汇编的作用,故此深得各国学者重视,素有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之称。
是书又是我国古代以铜活字刷印的最大一部书,铜字镌刻工整,刷印清晰,所附各图为木刻版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初版共刷印64部,保存至今仅存10余部,故宫博物院藏一部。是书先后共有七次印本。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陈梦雷
陈梦雷(1651—1741年),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候官人。康熙九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二年告假回家省亲,第二年爆发了“三藩之乱”,陈梦雷被诬从逆,二十一年被流放到奉天尚阳堡。三十七年,康熙帝东巡盛京,陈梦雷御前献诗,受到赏识,被赦回京,奉敕侍奉康熙帝第三子胤祉读书。此间他利用胤祉协一堂的藏书和自藏书共一万五千多卷,编纂了《汇编》(初名)。康熙三十九年开始工作,至四十五年十月初稿成。此后又经整理,五十五年进呈,康熙皇帝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禛继位不久,便旧账重提,将陈梦雷治罪,陈被流放到关东黑龙江,乾隆六年死于流放地。《古今图书集成》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蒋廷锡
蒋廷锡(1669—1732年),字扬孙,号西谷,又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雍正元年,世宗胤禛敕其校勘重编《古今图书集成》,三年告竣。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充《圣祖实录》总裁,十年卒于任上。著有《尚书地理今释》、《青桐轩集》等。
铜活字
铜制的印刷活字。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我国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在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一带曾广泛应用铜活字印书。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类书
类书是把众多书籍的内容按不同门类分别析出,把相同门类的资料集中,然后按门类排列起来。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它与百科全书又不同。百科全书是按学科列条目,然后予以准确的科学解释,后附参考书目,而类书则主要在某一门类下摘录有关书中的资料,一般不作叙述和解释,恰当地说,是百科资料汇编。我国历史上最早编纂的类书,要算魏文帝时的《皇览》,后来历代都有,可惜亡佚了不少。
刻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木刻版
即直接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画制成的印版。我国在八世纪前后,雕刻木板印制图书就已很盛行,至今还在应用,其中亦包括木版水印。木刻版用纹理较细的梨木、枣木、黄杨木等做板材,将图文描绘在板上或绘在薄纸上反贴于板面,进行雕刻。
10余部
《古今图书集成》原64部,保存至今已仅存10余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部(原存盘山行宫静寄山庄),台湾故宫博物院3部(原存文渊阁、乾清宫、皇极殿),北京图书馆1部(原存文津阁),甘肃省图书馆1部(原存文溯阁),辽宁省图书馆1部,徐州市图书馆1部,浙江范氏天一阁1部,南浔刘氏嘉业堂1部,英国伦敦1部,法国巴黎1部,德国柏林1部。
七次印本
1、清雍正四年(1726年)铜活字印本。共印64部并样书一部,每部5020册,装522函,有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印本。 2、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英国人美查兄弟在上海设立“图书集成局”,用铅字印成1500部。 3、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命上海同文书局照铜活字本原式石印100 部,并增加了《考证》24卷。 4、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的缩小铜活字版影印本,分订800册,又附考证8册,称为“中华小字本”。 5、1964年,台湾文星书店将“中华小字本”影印出版,增加了索引。 6、1976年,台湾鼎文书局再次将“中华小字本”影印出版,印成精装100巨册。 7、八十年代中期,四川巴蜀书社征得中华书局的同意,也将《中华小字本》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