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2016-08-04

      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业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化技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时代为我们从事文物藏品管理、保护的同志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新机遇。在这个课题面前,全国很多的博物馆都各自尝试着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加强兄弟馆之间的交流,这对于推动整个博物馆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愿将北京鲁迅博物馆几年的藏品信息化工作得失呈现给大家,以求得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开始于1999年初,2002年11月27日通过了专家验收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这个项目“投资少,见效快”,“软件标准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达到了间接保护文物的目的,在国内文博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

  一、北京鲁迅博物馆的特点与实施项目的背景

  鲁迅博物馆是一个现代文化名人博物馆,最主要收藏鲁迅的遗物,同时也收藏鲁迅同时代人诸如钱玄同、许寿裳、江绍原、瞿秋白等人的遗物,同时也收藏鲁迅家属诸如夫人许广平、兄弟周作人、周建人、母亲鲁瑞等人的遗物,还收藏鲁迅学生诸如萧军、萧红、叶紫等人的遗物,还有鲁迅研究专家林辰等人的遗物。他们的遗物大多属于纸质,诸如手稿、藏书、藏画、照片、生平史料、生活学习用品等等,这是我们馆与综合性或历史性的大馆显著不同的特点。由于我们馆的藏品大多以纸质为主,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自然老化的自然规律已不可抗拒。比如,鲁迅生前保存了大量的期刊报纸,这些报刊多用酸性较高的白报纸印刷,现在多数已酥黄、变脆、掉渣,无法查阅。但这些报刊是革命文化活动的载体,每一件都经过鲁迅的选择保存,留有鲁迅的手泽,是研究鲁迅的重要文献资料。还有大量的鲁迅生平史料,如文凭、聘书以及鲁迅保存的青年稿等,所有以白报纸为材料的文物,都发黄、变脆,不易翻动。鲁迅的手稿大多用宣纸写成,虽然老化得缓慢一些,但大部分属于国家一级藏品,不能随便查阅。但是收藏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于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就非常尖锐地显示出来。为了抢救这些珍贵文物藏品,也为了解决藏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我们决定采用数字化化技术,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怎样实现藏品的信息化管理?1999年初,正值我们开始这项工作之时,我们馆连一个专业搞计算机的同志都没有,更不用说信息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地引进专业人才对我们这样的中小博物馆是不现实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以保管部为基础,利用社会上的专业力量——软件公司来实现我们的需求。方针确定之后,就是选择软件公司并向公司提出需求方案。此时我们开始进行广泛地社会调研与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故宫博物院信息中心,革命博物馆信息中心、历史博物馆信息中心、首都博物馆信息中心、河南博物院信息中心等单位,向很多的专家请教学习。参观之后我们大开眼界,对如何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了心中有数。然后就是选择软件公司,我们的想法是,要选择一家以开发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为主业的公司来承担我们的工作,经过对多家公司的比较,考察,最后选取了东方永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了做好开发工作,我们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保管部的同志明白藏品管理的工作内容,反复向公司讲解我们希望软件为们实现哪些功能,公司又想方设法实现我们的需求。双方反复磨合,互相补充。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我们将图片扫描、数据录入、软件编制的工作全部交给公司来完成,我们给予配合。图片扫描与数据录入后要与实物认真核对,修改,这项工作是非常繁重与琐碎的,但必须由我们保管部的同志自己来做。

  三、项目完成情况

  1、工程开始的首项工作是将藏品数字化,建立影像数据库系统。对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博物馆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1999年,公司搬来七台扫描仪与我们一起用了一年的时间,共扫描破损最严重的报纸16754张,拼接处理成11476幅图像资料,存贮容量达45568M,计71张光盘。鲁迅的手稿、生平史料、照片等共扫描了26109幅图像,存贮容量达21977.76M,计42张光盘。

  2、录入了70000余条数据,建立了三大数据库系统:“鲁迅收藏报刊主题检索数据库”;“鲁迅博物馆藏品数据库”;“鲁迅博物馆图书资料数据库”。

  3、将馆藏文物、图书资料等进行系统研究,制定了几个标准规范:《藏品信息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由指标群、指标集、指标项三个层次组成,共包括7个指标群,41个指标集,397个指标项。《藏品信息分类与编码规范》,规范中包括了4个分类编码表,总计52个编码。《藏品编码与文件命名》、《统计输出格式规范》这其中包括10张统计表。

  4、开发完成了四个软件:《鲁迅收藏报刊管理系统》、《鲁迅外文藏书管理系统》、《鲁迅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鲁迅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四、开发《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中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

  1、立藏品信息指标项

  要建立藏品信息数据库,首要的问题是确立藏品信息指标项。确立藏品信息指标项,就是确立采集藏品哪些方面的内容。软件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博物馆通用软件的参考件,其中涉及的指标项有二、三百个。我们觉得我们只是一个文化名人博物馆,藏品质地以纸质为主,属性以手稿、书画、文献为主。与全国综合性大的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必要照搬综合性大馆的模式,而要结合自己馆工作的实际,搞出适合本馆需要的信息指标项采集标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采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方法,首先以国家文物局下发统一使用的文物总账和文物卡片的指标项为基础,这些都是最基本最共性的著录项目。然后结合我馆工作的实际,与查询检索的需要,增加了“藏品类别”、“藏品性质”、“藏品状况”“资料类型”、“著作类型”“原始分类号”等信息项,对于鲁迅收藏的古籍书,我们又根据古籍书的著录要求确立指标项。这样藏品的本体信息就确定了30多个指标项。再加上管理用的诸如鉴定信息表、提用信息表、注销信息表、研究信息表等等加起来,一共确定了90多个指标项。比软件公司拿来的博物馆通用软件里涉及的300多个指标项少得多了。但是却非常适用。2001年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发[2001]81号文件《关于发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的通知》下发,我们与公司仔细学习了这个文件,公司开发的指标编码方法与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完全一致,我馆设定的指标项也与国家文物局吻合,只是我们属于专业馆,需用的指标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有些方面却更细化了。指标项确立之后,就是录入数据。博物馆里的卡片是经历了几代人几十年不断写下来的,不统一,不规范,缺项内容很多,在这种时候,我们没有停下来去修改卡片,去增补著录内容。而是以我们原有的总账与藏品卡片内容录入,有什么内容录什么内容,没有内容这个指标项就为空。这样藏品数据库很快就建立起来。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向软件公司反复强调一个原则,公司为我们开发的数据库结构体系必须是开放性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维护数据库。可以新建或删除信息库、信息表,修改信息表的结构等。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次考虑周全,遇到新的情况,我们可以再增加或删除指标项。这为以后增加新的藏品,或有新的需要,要留出空间。事实证明,我们确立这个原则是正确的。我们这样做的程序也是符合工作实际的。现在工程验收之后,我们又发现原来设定的指标项不够用,需要增加几个指标项,负责技术的同志立即就增加几个指标项,同样,我们也发现过有的指标项设的多余,也给予删除。这样做的结果是,数据库在短时间内建起来,立即就可以投入使用。大家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给藏品管理带来的好处,工作兴趣很高;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家对数据库熟悉了,根据工作的需要,这时再增加一些指标项,增补一些著录内容,倒不觉得繁琐,工作成效显著。我们的体会是,指标项的确定不要设想一次性全做到位,有些问题短时间讨论不清;本馆不需要的指标项也不要显示在前台界面上,用不着的指标项太多,太繁琐,给录入人员造成的心理压力太大,查询、检索也不方便。确立工作方针,一定要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目的,而且工作要分阶段有序地进行,不断地完善,逐步做好。

  2、确立藏品编号为藏品的主键

  以什么为藏品的主键,各个馆不一样,我们馆采用的是藏品编号。怎样确立藏品编号?我们采取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的办法,吸取了身份证的编排方法,每一位码代表一定的意义。比如我们馆的藏品有文物性质的,也有一般资料性质的。文物性质的藏品又分鲁迅文物、故居文物、亲友文物、特藏文物等等,而它们各自还有下一级,以分类号为基础,一共排出了六个级次,然后再找出每个级次的最高位数,以此定位,确定了13位编码方法。以鲁迅收藏美术品中的苏联版画为例,它的分类号为23.7。那么在它的前边加上属性鲁迅文物的编码101,那么美术品的编码即为10123,画种为版画的分类号为23.7,编码即为10123007,版画中苏联版画为23.7.1,即1012300701,然后是苏联版画的顺序号,那么鲁迅收藏的美术品中的苏联版画的第一幅为为:1012300701001。最后一级为藏品的顺序号,设了三位数,不够三位的,以0填充。这样编排出的藏品编号,有三个优点:①具有唯一性,决不会有一点差错,录入时写错了,或忘记录入了,数据均不准保存。②利用原来的分类号为基础扩充的藏品编号,顺应管理人员原来的查找习惯,便于记忆。便于查找。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文物原件上不用改号,省却了保管人员的劳累,但是数据库上却可以用新的藏品编号统领,两方面都兼顾,既统一,又各自独立。③确立藏品编号在查询上很快捷。如果需要查询全部鲁迅文物藏品信息,就用“藏品编号”“非精确等于”101,全部的鲁迅藏品信息就检索出来了。需要查找鲁迅收藏的美术品,就用“藏品编号”“非精确等于”10123,鲁迅收藏的美术品全部信息就检索出来了。如果准确地知道某一件藏品的编号,就用“等于”,速度非常快。如果用总账号做主键,在查询上就不具备这个优势。

  3、要整体数量又要实际数量

  文物的数量统计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既要知道每一件文物的统计数量,又要知道它的实际数量,这是博物馆里最经常的工作。国家文物局要求上报的数字是按件(套)统计的,但我们日常的查询使用却是要一册册地看,一页页地读,所以又需要实际数量。比如我们有一件藏品是鲁迅的“医学笔记”,它的统计数量是一件,但它的实际数量是六册,每一册的名称不同,页数也不一样。在信息表上,我们要求都必须体现出来。软件公司最后按照我们的需求,将藏品新增信息做成了三个表,每一件藏品均有一个A01入藏信息表和A02基本信息和A10附件信息表。A01表是主表,所录入的是这件藏品的整体信息,如藏品编号、分类号、名称、级别、藏品类别、藏品属性等等,有一条信息就是一件藏品,它是以件为单位来管理,A02表是子表,录入的是这件藏品的详细情况,有具体的数量记录。如六册医学笔记,有六条信息,在每条记录里名称不同,页数、质地、尺寸、藏品状况均不同,这样如果需要了解藏品的统计数量,用A01表进行统计,如果需要了解藏品的实际数量,用A02表进行统计。又比如鲁迅的修书工具,在A01表是一套藏品,在A02表是7件藏品,7条信息,每条信息里著录的内容均不同,每件修书工具的具体名称不同,质地不同,有刀子、剪子、针、线等等。

  五、《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1、《鲁迅收藏报刊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开发出标题检索与原版图像相结合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在该系统中,一般浏览,可以按照报刊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查找,因为它的目录树是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序。比如查找《北晨画刊》,在B字头上点开,很多B字打头的报刊就显示出来,找到《北晨画刊》,点开,它的下一级是报刊的年份,再下一级是报刊的月份,再下一级是具体的日期,再下一级是报刊的版号,展开这一级,就是报刊的原版图像,从中可以看见报刊的具体内容。又比如我们想查询鲁迅一共收藏了哪些年份的《京报副刊》,每年收藏了哪些月份,每月中又收藏了哪些天?里边都有哪些内容?我们就打开J,查询的结果是24、25、26年都做了收藏。在这时,对于报刊的内容,可以局部放大查看,比原件清楚;需要取走,也可以局部打印带走。由于我们对报刊采用了文物原状态扫描,不做任何修补和改色,突出了原本效果,研究人员可以在不触摸报刊原件的情况下,感受到阅读原本的同样效果,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举办展览需要显示报刊原貌,可以将报刊原图版状态地打印出来,效果虽然比原版报纸稍差,但是比照片的效果要好得多。前年抗日战争纪念馆办展览需要《台湾民报》,我们就从电脑中将这一图版打印出来,并为他们刻录光盘,带回去放大图片展览。

  另外,这个软件还提供了高级查询的方便。可以快捷、便利地按标题、作者、时间、刊名等属性分别检索查阅,既可以查看单篇文章,也可以查看整体目录,同时还可以对鲁迅收藏的某类、某人的文章做统计分析。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查询,从而得出准确的数字,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比如,我想了解1925年,孙伏园发起《青年必读书》讨论的全部资料。进入搜索,加入条件:文章名中包含“青年必读书”四个字,年份=1925。搜寻结果出来了,共50篇文章,同在《京报副刊》发表。你可以将目录打印出来,然后把这50篇文章也打印出来,一份当年讨论的完整资料,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你可以就此进行各种研究,看看当年都选择了哪50位学者参加讨论?他们都开列了哪些书目?与鲁迅比比,有哪些区别?这些资料对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再比如,我想查询1924年至1926年鲁迅在西三条时期收藏的报刊中收有自己文章的报刊有哪些,一共有多少篇文章?查询结果:一共14种刊物,113篇文章。目录全部显示出来,一目了然。学者可以在不动用报刊原件的情况下,浏览这部分报刊,达到了保护报刊原件的目的。报刊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之后,又增加了检索、统计功能,这种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更快、更准、更多信息的效果,是手工查询做不到的。报刊内容局部放大阅读,局部放大打印,省却了人工抄写的时间,而且绝对没有差错,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刻录光盘,复制参展,又为展陈工作提供了方便。报刊数字化所带来的效果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可比拟的。

  2、《鲁迅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博物馆藏品信息的采集输入、信息处理、信息查询、藏品档案、统计分析、信息交换等藏品信息处理,实现藏品入馆登记、编目、鉴定、提用与退还、保护与修复、注销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面向馆内业务管理人员的基础管理工具。这个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是使过去保管部所有藏品管理工作,变手工操作、人工管理为电脑操作、信息化管理。

  《鲁迅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维护及应用、系统维护二大部分。信息维护的工作是前台的工作,系统维护是后台的工作。前台的工作是藏品保管人员对藏品信息维护的工作。后台的工作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软件系统的维护。

  信息维护及应用,包括信息维护、综合查询、综合文档、统计报表、信息上报、信息接收、口令设置、系统配置八个模块。它涉及了藏品管理的多方面内容。

  信息维护模块主要是对藏品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块。有12个藏品信息表,这12个表构成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全过程。但这个管理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藏品本体信息。比如博物馆里新征集来的藏品,要在数据库里做藏品新增信息,就要填写A01藏品入藏信息表与A02藏品基本信息表,还要填写A10附件信息表。这三个表构成了藏品的本体信息。第二个层次是记录藏品在使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我们称为管理信息。比如我们办展览,要提用文物,要复制、拍照文物,这些工作都要记录到信息库,就要到A06提用与退还信息表进行登记;藏品鉴定的时候,就要在A04藏品鉴定信息表上登记。这件藏品的图像刊发某书或刊物上,或被某人研究、考证过,这就要在A05研究信息表上登记。总之,这件藏品的每一次动用,都要在这个管理系统上登记,所有这些登记,就构成了这件藏品完整的档案。如此繁多的登记,可能会觉得琐碎,这个系统又为我们提供了批量维护的方法,比如提用一批文物参展,提用的时间,提用原因,提用单位,都是一样的,这时不用一件件的填写提用信息,用批量维护的方法,上百件文物几分钟就维护完成。结果是在每件文物藏品的信息表上都留下了提用的记录。信息维护工作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前提,信息维护工作做好了,整个的链条才能正常运转。才能为其他工作提供方便。比如,陈列部提用藏品参展,但是有些藏品已被上次展览提出,库房里已没有这件藏品,由于我们在提用与退还信息表里做了信息维护,现在再过滤出你要查询的数据,已经参展的藏品数据就呈红色显示,证明这件藏品不在库房中,提陈人员在选择藏品时就不会再选择这件藏品。这为陈列部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也省却了保管人员查库的劳累。提陈人员在可提用的展品信息前打勾,选择完毕,隐藏未选中的行,生成新的提用报告单。研究人员要使用文物藏品图片发表时,我们可以查看研究信息,如果发表过,那么这件藏品的信息也呈红色显示,这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信息。所以说任何信息维护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综合查询模块提供了基本的信息组合查询功能。查询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过滤条件,排序方式等等。它是在信息维护好了的前提下为查询者提供服务的一个模块。既可以查询数据又可以查看图片。

  比如:要查询鲁迅收藏所有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选择相关的指标项后,输入过滤条件,作者=珂勒惠支,藏品类别=鲁迅文物下的美术品,执行查询,结果有16幅珂勒惠支的版画。这些均是国家一级藏品,不能轻易出库,由于它是名家名画,想看画的人很多。现在这个矛盾就解决了。可以在电脑上一一看图,可以打印数据、图片,刻录光盘。比如鲁迅的手稿,大部分属于国家一级藏品,也是纸质文物,不能随便查阅文物原件,现在我们采集的文物资料是文物原状态扫描,在数据库里可以看到的是近於鲁迅手稿的原始状态,不仅可以看内容,还可以看纸质,看完残情况,看各种附件。比如,查看鲁迅致许广平的书信,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广平给鲁迅的回信。《鲁迅手稿全集》(书信卷)里只收鲁迅的信稿,不收信封,也不收许广平的回信,现在在数据库里不仅可以看到信函内容,还可以看到信封内容,知道这封信是由内山书店转交的呢,还是直接寄给鲁迅的等等。藏品数字化后,对研究工作无疑是一个推进。

  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我们还为社会上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北师大校庆100周年,到馆里来查询鲁迅与北师大相关的资料,这时我们可以从名称中进行查询。输入过滤条件:名称中包括“高师、师大、师范”,藏品编号非精确等于101(鲁迅文物的编号),执行查询,结果为鲁迅与北师大相关资料共49条。北师大工作人员直接从查询结果中挑选需要的图像资料,刻录光盘,复制参展。仅2002年一年中我们就为七、八个兄弟馆查询资料,将图像资料刻录光盘,复制参展。实际,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更需要查询:看看鲁迅文物中有哪些是许广平捐赠?输入过滤条件,来源中包含许广平,结果就可以查出来。再要看看鲁迅在八道湾时期收藏并保存下来的藏书有哪些?输入过滤条件:鲁迅收藏来源中包含1919、1920、1921、1922、1923,执行查询;又比如到年底总结工作,我们可以看一下,今年一共征集、入藏了哪些藏品,今年哪些藏品被使用,哪些藏品参展,哪些藏品被鉴定,哪些藏品的图像发表了,这些内容都可以查出并且输出文档。非常简单,一明了然。这些工作都未动用一下文物原件,却达到了使用的目的。信息化技术不仅解决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而且,还使藏品的管理工作走向了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

  综合文档模块,在这个模块里可以编制藏品卡片、藏品档案等等,信息表中的内容可以自动地填写到这些文档中,省却了人工抄写卡片的麻烦,打印出来,字迹清楚,格式统一、规范。我们对藏品的所有维护,这件藏品所有的使用过程的信息就全部存入藏品档案中,省却人工的整理过程。而且还省了很多纸,全部备份到大的移动硬盘中存起来,不占地方,还安全。

  统计报表模块提供了统计报表的设计制作、报表汇总、统计数据校核等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意地进行各种统计。藏品总件数统计、级别统计,大类、小类件数统计,藏品提用与退还情况的统计,每个人工作情况的统计等等。非常方便。国家文物局要求我们上报国有馆藏一级藏品数字,我们只用了几分钟就统计出来,并且打印成文档上报。2000年国家要求清产核资时,我们数据库还未建成,光藏品数量的统计就做了几个月。这时候就看出了藏品信息化后的工作效率与方便。

  3、《鲁迅外文藏书管理系统》,鲁迅收藏外文藏书共计1873种,3400余册,其中包括日文、俄文、德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十几个语种。本系统可以对鲁迅收藏的外文藏书信息进行维护和查询。这个系统主要就是图书数据的维护与查询,没有图片。为什么把它单做出来,是由于它是多语种,我们将外文信息进行了翻译,形成中外文对译式的著录方式。浏览方式为两种:一种为三种颜色组成卡片式,蓝色区域为外文数据,中间黄色区域为对译的中文数据,下面绿色区域为研究信息。这些研究信息为我馆图书管理人员从1981年版《鲁迅全集》中搜寻出当年鲁迅这种书籍购于何处,或谁人赠与,为研究者提供了本种图书鲁迅当年的收藏信息。第二种浏览方式为列表式,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浏览、定位信息。查询时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外文,从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来源时间等等任意一个指标项中查找,方便而快捷。这个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是不懂外文,但是知道书籍的中文译名也可以查到所需要的书籍信息。

  4、《鲁迅博物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于没有图像文件,再由于图书本身情况比较简单、划一,所以比之藏品管理系统要简单得多,管理的都是新旧图书、期刊的著录信息。所有的信息维护、综合查询功能均具备,也给图书管理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鲁迅博物馆1956年成立至今已五十余年,几代藏品管理人员精心管理着鲁迅的文物藏品,征集、登账、编目、入库、提借。工作的结果产生了一大堆总账、分类账、批条、借据、交接手续等等。另外,几代管理人员各搞各的,既不规范,也不完整,更谈不上系统。这一次开发了《鲁迅博物馆藏品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使原始的人工管理程序用计算机来规范化,科学化,使管理人员几十年对文物藏品的一切工作过程,诸如总账、分类账、卡片等都记录存储于数据库里,藏品的一切使用过程,管理人员的更替记录全部存贮入管理系统中,自然生成藏品档案永久地存入光盘或硬盘中。这样既保存了原始信息,又减少了存储空间,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规范了管理程序,更使文物数据与实物与图版达到了三者统一,从而达到了用最新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工作刚刚取得了一点效果,就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今年国家又拨专款用于建立鲁迅博物馆的局域网,鲁迅博物馆网站以及相关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工作的不断扩大,今年我们又引进了一名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又成立了信息中心,当然还是以保管部为基础。国家在发展,博物馆也必将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还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北京鲁迅博物馆)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