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对《清明上河图》的思考研究

2016-08-04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艺术史中著名的作品之一,但在早期的英语文化的中国艺术史中这一作品却很少被注意到。在Osvald Sirend 1956年出版的《中国艺术大师和原则》(Chinese Painting 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s)中没有提到这一画卷。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韦陀(Roderick Whitfield)在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论文中(1965年),他根据图后张著1186年的题跋,对这一作品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考证。韦陀博士将这一作品的时代订为宣和时期(1119-1125年)。

  在最近十年中,学者们已经对《清明上河图》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针对画面本身缺少题记和卷后固有的张著的题跋,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引起了争论。其中包括:图卷中所描述的城市本身、图中城门的名称、图中所描绘的环境和场合、画家本人的身份、创作作品的最初目的和接受者、作品的名称及如何解释、作品中的写实和艺术性描绘,还有关于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由此引起的关于其创作早于徽宗时代的争论。

(作者现兼任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顾问)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