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因缘重缔结:浙江书家、黄易与清代隶书

2016-08-04

      黄易(1744—1802年)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是浙派篆刻承先启后者。近年来学者们多注意黄易发现武氏祠石室刻石等事迹、绘画《访碑图》、访碑活动的意义等,本文则转向讨论黄易在书法史上的角色,从清中期以前的隶书发展脉络考察,了解黄易隶书风格得以产生的因素及意义。碑学书法的兴起并非一朝一夕发生。碑学的发展过程牵涉到书史观、书法审美观的嬗变、随着经学研究勃兴而碑刻铭文文字受到注意,以及金石学学者在隶书上的不断临习实践等不同层面的多方面因素。17—18世纪对金石书法敏锐的鉴藏家、学者、书家们一代一代不断的努力,才使碑学在清中期以后得以全面兴盛,并且能够继续在书法史上与帖学占同等的一席位。论及碑学兴起的原因,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阮元、包世臣及康有为的碑学论者,或是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等书法大家。相对于清中期以前,营造有利于碑学发展的文化氛围、丰富碑书书法内涵的相关人物较少被讨论。其中奔走南北的浙江学者书家们在这些层面作出过不少贡献,本文为黄易的隶书追本溯源的同时,亦论及朱彝尊与金农。基于对金石的钟爱缔结了三代的浙江学者书家,甚至形成浙江特有的文人文化传统。他们在清初至中期分别在碑学审美观的奠定、以碑作为隶书创作材料、收集碑刻并引起鉴赏题跋拓本的文人文化等方面不遗余力的实践。他们积累的碑学著录、隶书书迹、碑刻拓本及相关的鉴赏题跋,逐渐改变了清代中期以前文人阶层中被帖学垄断的物质、视觉文化及以楷行草为主的帖学的典范性,促使重汉法的古拙隶书风格在清中期群艳争芳,雅俗共赏。

(作者单位: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E-mail:Yuying_2005@sina.com)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