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山水画和绘画史——从黄易的《访碑图》谈起

2016-08-04

      一、问题的提出

  清代画家黄易(1744—1802年)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四处寻访断碣残碑,为了“记所得金石,以志古缘”,绘有多册《访碑图》。由于他兼具画家和金石家的双重身份,所以,在研究中就涉及到一个绘画与金石学的关系问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金石(意趣)、(修养)、(功力)入画”。对于黄易绘画是否受到金石学的影响,学术界是有分歧的,有的研究者持肯定意见,有的研究者则比较谨慎,抱以怀疑态度。那么,黄易绘画究竟是否真的受到了金石学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最为有效的材料无疑是黄易本人的自述行文本。但是,通过检索《秋盦遗稿》和相关题跋,并没有发现证明其有意在绘画中取法金石学的材料。我们推测,金石学有可能通过相关艺术间接作用于绘画,但是否确定?有多大程度?依然存疑。考据还原的困难是由于现存材料的不完整和不充分所致,而我们现在关于黄易绘画风格的认识,既是基于黄易的绘画的存在,也得益于晚清以来相关绘画史撰写者的工作。因此,在对历史原貌的复原难以推进的情况下,讨论其画风如何被“金石化”和“去金石化”的过程,也能呈现出这一问题的另一个侧面。

  二、黄易绘画与金石学关系认识的形成

  笔者所见,最早把黄易绘画与金石学联系起来的是活动于清末民初的赵于密(1845—?年)。宣统元年(1909年),他在黄易《访碑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后写了这样一段题跋:“黄小松司马宦游河北时,数写访碑图以寄意,皆萧廖简远,金石之味盎然。”虽然只是一则题跋,却也反映出对黄易绘画,特别是对《访碑图》的新认识。正式把这一认识写入绘画史的则是黄宾虹,他在《古画微》(1925年)中设“金石画家”一节,列程邃以下十三人,其中就有黄易,黄宾虹这样写到:“黄易,号秋盫,一号小松。画访碑图,山水淡雅,……能文章,精书法,得金石之气者也。”尽管后人撰写绘画史描述更为详细,但都是延续旧说,并没有新的贡献。可见,我们现在关于黄易绘画与金石学关系的认识,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了,其中,赵于密是先驱,黄宾虹起了关键作用。黄宾虹与赵于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喜好金石,黄宾虹早在23岁时就开始了金石研究,70余年未曾中断;不同的是黄宾虹对绘画与金石学关系的关注并非单纯出于趣味的价值判断,而是有着更深的文化考量。在黄宾虹而言,金石学既不单是文人嗜好,也不仅是考据利器,而是国粹的一部分。

  三、“断裂”和“延续”

  有趣的是,关于黄易绘画与金石学之关系的上述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可以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绘画史写作中,除了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提及黄易绘画与金石学的关系外,其余绘画史中都没有涉及。也就是说,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这一认识出现了断裂。那么,是不是随着文人士大夫阶层退出社会舞台,以及革命文艺的崛起,金石学逐渐分解,绘画史的撰写者没有了赵于密和黄宾虹的金石学体验,无法感受到金石学对绘画的影响呢?其实不然。事实上,学术界对这一现象是高度重视的。而这一认识之所以在较长时期内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黄易绘画上的创新意识不强,使得他在主观上可能无意通过取法金石学来振衰起弊,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相关艺术的影响。(二)较之花鸟画和人物画,山水画与金石学的关系有着特殊性。(三)与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晚清山水画的评价有关。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E-mail:Limingzm2006@163.com)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